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开题报告

 2024-01-18 09:09:0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在过往的岁月长河中,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学数学教育这一块,始终以应试教育为主。绝大多数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的,重视的只是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这种以每日“刷题”、重复训练的教育方式,带来的“效果”是学生的聚合思维(即求同思维)训练频繁,日益增强,而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训练严重不足。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快去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帮助学生轻松应对升学考试,但长期来看,这种教学方法,使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受阻,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博士的研究中表明,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中,聚合思维的发展往往是建立在牺牲发散思维的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培养下,发散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导致想象力、创造力的逐渐缺失,进而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方法单一,缺乏自我思考的过程,对所有的事物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和功能固着。

随着我国的高速发展,各大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在应试教育培养下的创新型人才却是寥寥无几,这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显然是供不应求的。基于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目的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育所带来的弊端,逐步实现并完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从近年来《中国数学教学大纲》的修订中就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培养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高度重视。其中处处强调要教育应该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注重其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将“基础知识教育”与“开放式思维训练”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又能发展自身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去看待各类问题情境,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方法以及透过问题情境去研究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现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1、理论上研究发散思维的特点,具体表现以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2、结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以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探讨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中学生的发散思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

研究步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宋明明. 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9(10):174-175,182.

[3] 丁传超. 中学数学解题中发散思维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2017,4(32):311-3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2月20日-2月24日:下发毕业论文任务书;
2、2024年2月20日-3月3日: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
3、2024年3月6日-5月26日:撰写毕业论文;
4、2024年4月10日-4月21日:中期检查;
5、2024年5月1日-5月12日:完成论文初稿;
6、2024年5月15日-5月26日:论文定稿;
7、2024年5月22日-6月2日:论文答辩与评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