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课程思政概念最早是由上海市高校在2014年正式提出的,提出这一概念是为了探索解决思政课程与高校通识课、专业课之间“两张皮”的现象,先后推出了《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旨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中指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1. 对初中数学教材以及课程思政进行理论研究。
2. 结合初中数学教材以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究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中学数学教学。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通过研读国内外关于中学数学教育中课程思政研究的文献资料,分析、整理和总结其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4. 参考文献
[1]李唯宇.基于课程思政背景的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路径研究[J].考试周刊,2021,78:76-78.
[2]何恩荣,黄永明,叶丹.课程思政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20,(29): 66-68.
[3]赵然.中学数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 23(5):1-3.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2月20日-2月24日:根据毕业论文任务书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2、2024年2月20日-3月3日: 完成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
3、2024年3月6日-5月26日:撰写毕业论文;
4、2024年4月10日-4月21日:中期检查;
5、2024年5月1日-5月12日:完成论文初稿;
6、2024年5月15日-5月26日:论文定稿;
7、2024年5月22日-6月2日:论文答辩与评分。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