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 油菜为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蔊菜为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角果种子粒数较油菜角果多。通过蔊菜和油菜远缘杂交可获得油菜新种质资源。本研究观察蔊菜和油菜远缘杂交后代染色体的变化,了解杂交后代染色体的遗传变化,揭示蔊菜和油菜远缘杂交后代的遗传规律。
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蔊菜和油菜远缘杂交可以丰富油菜的遗传基础创新油菜种质资源,培育高产稳产油菜新品种。一是在抗旱性方面大多数甘蓝型油菜蔊菜远缘杂交后代群体干旱胁迫下,出苗率比亲本有所提高,群体中单株生产力性状都呈连续的偏正态分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超亲分离现象,但后代总体抗旱性有所增强。项俊[1]等对甘蓝型油菜的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播种前对萌动的种子予以干旱锻炼以及合理使用矿质元素都可以提高抗旱能力。因此,通过油菜与近缘及远缘物种杂交创新种质资源,这不但有利于甘蓝型油菜增产,稳产,而且对保障我国植物油脂安全供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是在甘蓝型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可有效创造丰富遗传变异新资源和改良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杂交后代形态特征和抗逆呈现多样性。在油菜种质资源创新研究方面已通过远缘杂交证明了甘蓝型油菜是由白菜型油菜与甘蓝杂交再经染色体加倍而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还进行了油菜与诸葛菜、荠菜、菘蓝、新疆野油菜等野生十字花科不同属间的远缘杂交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2]。三是甘蓝型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具有一定的亲和性,但可能存在亲本间基因型差异。由于远缘杂交具有不亲和性,幼胚易夭亡,一般的人工杂交较难成功,但通过一些技术处理,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郑桌[3]等已新疆野生油菜为母本,甘蓝型油菜为父本,采用蕾期授粉的方法,可以克服新疆野生油彩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不亲和性获得了大量F1种子。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通过观察蔊菜和油菜远缘杂交后代染色体的变化,了解杂交后代染色体的遗传变化,揭示蔊菜和油菜远缘杂交后代的遗传规律。
研究内容: 通过对蔊菜和油菜远缘杂交后代进行培养,用其根尖进行制片并观察染色体,了解与其亲本相比是否有遗传变化。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蔊菜和油菜远缘杂交后染色体的遗传变化以及蔊菜和油菜远缘杂交后代的遗传规律。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实验方案
1.取材
2.预处理:将根尖放入盛有蒸馏水的指形管中,置于冰水共存的水瓶中,然后把冰瓶放到0-3度的冰箱内处理24h。
4. 研究创新点
研究观察蔊菜和油菜远缘杂交后代染色体的变化,了解杂交后代染色体的遗传变化,揭示蔊菜和油菜远缘杂交后代的遗传规律。
期望能从细胞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
2014年
7月-10月 取材以及对染色体的观察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