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水稻是世界上仅次于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中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都位居第一位,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超过65%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来源;与此同时,大米在居民口粮消费中比例约占60%,而这一比重也还在逐年提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也随之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水稻品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水稻品质包含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等,其中垩白是衡量稻米品质的重要参数之一,不仅影响稻米外观品质,也影响米粒的蒸煮品质和食用品质[1],直接影响水稻的商业价值。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本研究利用DNA分子标记,结合经典配合力分析,使得检测控制亲本配合力的染色体标记区段成为可能,结合相关研究,进行亲本性状配合力效应分析和亲本配合力的SSR标记区段检测;用于改良杂交粳稻亲本垩白性状配合力,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杂交粳稻米质性状提供参考信息。
2.研究内容收集供试材料并进行性状调查。
DNA提取与PCR扩增及扩增产物电泳。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粳稻11个粳稻不育系与9个恢复系,按照NCII遗传设计配制的99个组合F1植株上收获的稻谷。
2.以Khush目测法进行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检测。
3. DNA提取和PCR扩增及扩增产物电泳。
4.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基于前人研究粳稻亲本优异配合力标记基因型数目少于不良配合力标记基因型数目的基础,进一步发掘控制米质性状配合力的染色体标记区段及优异配合力标记区段基因型,并与之前报道的米质性状优异配合力标记区段基因型以及三系不育系和两系不育系对米质性状配合力影响进行比较得出参考信息,且克服了经典的亲本性状配合力难以具体指导亲本性状配合力的改良的问题。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4年(1)整理配置组合,收获F1植株稻谷。
(2)对收获F1稻谷筛选调查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3)对亲本进行PCR扩增、电泳并分析记录。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