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小麦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35%~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
我国是一个小麦生产大国,其种植面积占世界的11.2%,产量占17.7%左右[1]。
在我国,小麦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约五分之一[2]。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1)明确拔节期不同低温水平和低温持续时间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2)明确孕穗期不同低温水平和低温持续时间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二、研究的内容(1)拔节期不同低温水平小麦生育期变化规律;(2)拔节期不同低温持续时间对小麦生育期变化规律的影响;(3)孕穗期不同低温水平小麦生育期变化规律;(4)孕穗期不同低温持续时间对小麦生育期变化规律的影响。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明确拔节孕穗期不同低温水平和低温持续时间对于小麦生育期影响。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基于全自动人工气候室,实施自然温度日变化规律下不同低温时期、低温水平、低温持续时间等处理的小麦盆栽试验,运用植物生理生化分析方法,明确自然温度日变化规律下拔节孕穗期不同低温处理及其互作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
本试验于2014-2015年小麦生长季节,在全自动人工气候室中实施自然温度日变化规律下拔节孕穗期不同低温时期、低温水平、低温持续时间的小麦盆栽试验。
选用两个冬小麦品种扬麦16和徐麦30作为供试品种;设雌雄蕊分化期(拔节期)、药隔期(拔节期)和四分体期(孕穗期)3 个不同低温处理时期;在各处理时期,分别设正常温度T1(6℃/16℃)和弱低温T2(2℃/12℃),中低温T3(-2℃/8℃),强低温T4(-6℃/4℃)和4 个不同低温处理水平;在各低温处理中,分别设2天(L1)、4 天(L2)、6 天(L3)3 个低温持续时间。
4. 研究创新点
(1)通过设置温度梯度和温度持续时间将低温对于小麦生育期的影响而量化。
(2)人工气候室温度变化符合日变化规律。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试验工作将于2014年10月展开,并于2015年5月底完成。
(1)2015年2月底-2015年3月下旬,对小麦进行低温梯度处理和低温持续时间处理,完成小麦各个生育期的记录,测小麦生长相关指标,记录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
(2)2015年3月2015年5月 整理分析数据,撰写毕业论。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