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是进一步深入探究转GmMYC1烟草T1代植株对斜纹夜蛾的抗性,进一步验证GmMYC1基因的抗虫功能。
目前大豆抗虫性研究主要针对食叶性害虫。大豆食叶性害虫研究,国际上始于60年代后期。VnaDuyn等在美国利用自然虫源鉴定大豆品种对墨西哥豆甲的抗性,提出用1.2米行段内成虫数、幼虫数、着卵量及小区损失率估计值为指标,并进一步在实验室内进行强迫性饲养实验,鉴定不同品种的抗性水平。《作物抗虫性》提出作物抗虫性的三种机制:不选择性、抗生性和耐害性。大豆对食叶性害虫的抗性机制主要表现为抗生性。另外,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在大豆抗食叶性害虫的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利用。
吴巧娟.大豆对食叶性害虫抗性的鉴定和抗虫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CAP标记[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4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目标:进一步深入探究转GmMYC1烟草T1代植株对斜纹夜蛾的抗性,进一步验证GmMYC1基因的抗虫功能。
内容:对T1代转基因烟草进行潮霉素筛选,DNA水平阳性鉴定,荧光定量测定转基因植株的转基因表达量,最后进行阳性植株的抗虫性鉴定,其中包括强迫喂养试验和倾向性选择试验。
拟解决的问题:进一步鉴定出GmMYC1基因的抗虫功能,为大豆的抗虫育种做出一定的贡献。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让种子在加潮霉素的培养基中萌发来初步筛选阳性植株;提DNA对目的基因PCR扩增;提RNA荧光定量测定目标基因的表达量;对阳性植株进行抗虫性鉴定。
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①阳性植株检测:将T1代种子用10%的双氧水和75%的酒精进行灭菌处理,然后放在加入潮霉素的培养基中进行萌发,发芽的种子即为初筛得到的阳性植株,将阳性植株移苗到直径8cm花盆中,用不含琼脂和蔗糖的MS融水浇灌植株,长到一定时间后,提取转基因烟草的基因组DNA,分别用35S和目的基因内部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一步筛选阳性植株,然后进一步提取筛选到的转基因植株的总RNA,荧光定量进一步检测筛选。
②倾向性选择试验:将滤纸铺在3020cm的瓷盘中撒上水使滤纸湿润,在滤纸中间画上分界线和圆圈。选取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对照烟草的叶片分别放在分界线两边,然后将20头3龄斜纹夜蛾放入瓷盘中间圆圈内,让其自由选择取食。18小时后,统计虫子的分布情况,计算偏向性因子PI,PI=2T1/(T1 C)(T1是在T1代植株部分的虫子数目,C为在对照部分的虫子数),当PI=1时,虫子对叶片的选择没有偏向性,当PI1时虫子偏向啃食转基因叶片,当PI1时虫子偏向啃食野生对照叶片。
4. 研究创新点
对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性鉴定采用了强迫喂养和倾向性选择两种方法,而不是单一的某一种方法,全面的鉴定了转基因植株的抗虫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
2014年6月-8月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学习
2014年9月种植转基因烟草,将培养基中长出的植株移苗到花盆中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