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种子烘干在整个种子生产流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烘干温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种子产品质量的优劣,并且与田间出芽率有紧密关系[1]。因此,研究出合适的烘干温度控制方法对保证种子活力、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提高烘干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关于种子含水量、温度等与种子活性关系的研究较多,对于烘干温度调控的研究涉及较少,还不全面[2]。对于种子含水量、温度等对种子活力影响的研究可以为烘干温度的设定、调控提供一定的依据,但并未系统地总结出适用于多数品种的更加科学、细致的温度调控方法,因此需要再作进一步的研究。
由于土地流转和土地集中,农作物生产规模增大,对种子质量的要求更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品种的优劣,加工水平的高低和产品质量的好坏对企业发展将有很大影响[3]。现阶段实际生产中烘干温度的调控主要凭借经验操作,效率较低,产品质量有待提高,适用于多数品种的更加科学、细致的温度调控方法将会在今后的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研究适用于多数品种的更加科学、细致的温度调控方法
研究内容:通过实验和调研,进一步分析种子含水量与耐热性、温度与活力之间的关系,用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分组试验,在各梯度的温度下进行烘干,用发芽率等作为指标检测烘干后种子活力改变情况并对烘干效果进行比较评估,以得出适宜的温度值,研究出含水量变化过程中温度应当作出怎样的变化,并总结出高质量、高效率的调控方法。
关键问题:研究随着烘干进行含水量逐渐降低的过程中不超出种子耐热限度的温度范围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用同一品种不同含水量的种子按含水量值分组试验,在各梯度的温度下进行烘干,用发芽率等作为指标检测烘干后种子活力改变情况并对烘干效果进行比较评估。
实验方案:以发芽率等作为活力检测指标,用含水量相同的同一品种种子用不同的温度进行烘干,得到该含水量条件下种子适宜的烘干温度,再用同一品种不同含水量的种子重复操作,得到各含水量条件下种子相应的适宜温度,对烘干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在含水量变化过程中相对应的适宜温度,总结出调控方法。
可行性分析:实验以温度或者含水量作为单一变量,通过活力检测可以比较不同温度调控过程的烘干结果,各组实验之间相互对照,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实验方案可行。
4. 研究创新点
本次研究将关于种子含水量、温度等与对种子活力影响的研究与生产中的烘干技术联系到一起,不局限于特定的温度或含水量条件,而是探究含水量在烘干过程中发生变化后温度应当相应的作出怎样的调节,研究的是动态过程,与实践联系紧密,在生产应用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4年8月-2014年10毕业实习
2014年11月种子企业生产概况调研,申报课题
2014年12月查阅文献,总结现有研究进展,制定实验方案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