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异黄酮是高等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谢的产物,动物体内不能合成。
异黄酮对动植物有着重要作用。
在动物体内则具有雌激素、抗癌、抗氧化、抗溶血、治疗心血管病、降低胆固醇、预防骨质疏松、促进繁殖、泌乳和生长等多种生物功能[1,2]。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大豆异黄酮途径基因的进化速率和选择压力进行的详细的分析,证明代谢途径的结构和功能与途径基因进化模式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应用分子生物学知识对异黄酮途径基因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详细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代谢途径的结构和功能与途径基因进化模式之间的关系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大豆异黄酮途径基因的进化速率和选择压力进行详细的分析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将异黄酮途径基因在33份材料组成群体中测序。
测序结果比对后利用DnaSP 5.0软件计算每个基因的平均核苷酸差异(π),并采用Jukes and Cantor校正。
正选择使用最大似然法分析,使用程序为 PAML 软件包的 Codeml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案:途径基因克隆测序→进化速率分析→正选择位点检测可行性分析:异黄酮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学校技术条件能满足本课题对技术方面的要求;有着老师和师姐的指导帮助;所以实验方案有着较好的可行性
4. 研究创新点
在研究代谢途径中不同基因的差异进化模式时考虑到了基因家族的多个拷贝,实验结果证明了代谢途径的结构能影响基因的进化模式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2014年7月-2014年12月根据基因特异区域设计了特异的PCR引物,并将异黄酮途径基因在33份大豆材料中克隆测序。
2015年1月-2015年2月分析测序结果,将序列进行比对后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
2015年2月-2015年3月分析代谢途径结构与基因模式的关系。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