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意义
水稻抽穗期是决定品种地区与季节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抽穗期遗传研究对指导育种实践、品种改良及品种推广均具有重要意义,选育早熟高产的水稻品种一直为水稻育种家所重视[1]。因此,发掘和鉴定水稻抽穗期基因(包括QTL),开展抽穗期基因定位、克隆等方面的研究,并深入探讨水稻抽穗期基因的分子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水稻作为单子叶模式植物,这方面研究也对同类植物特别是禾本科粮食作物的抽穗期基因和QTL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本课题旨在寻找日本晴早抽突变体中引起早抽的变异位点,从而获得调控抽穗期的基因,为后续基因的克隆,抽穗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寻找日本晴早抽突变体Y7354中引起早抽的变异位点,从而获得调控抽穗期的基因,以探究该基因的作用机制并丰富抽穗的分子遗传网络。
(二)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通过表型鉴定筛选获得早抽穗植株的叶片,利用SDS方法提取叶片DNA。
2、挑选极端早抽穗植株,用SSR分子标记方法进行初步连锁分析,获得候选位点。
4. 研究创新点
1)研究课题紧密结合育种实践
抽穗期是反映水稻对不同季节及区域适应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育种实践中意义重大。通过遗传学角度对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内在基因的研究,可以建立光周期开花的调控模式,这将为优良品种的引种提供理论指导,使得引种工作变得有规律可循。此外,通过转基因、基因聚合等技术手段来改良品种对光、温环境的适应性,将有助于突破引种的局限,有效地实现不同品种的价值。
2)基础做起,理论丰富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3年7月9月:调查F2群体的抽穗期并取对应植株的叶片,利用SDS法提取叶片DNA,利用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的SSR分子标记对突变体亲本及南京11进行多态性筛选,利用筛选的多态性分子标记对早抽极端进行初步连锁分析,获得候选位点。
2013年10月12月:随机选取300株F2群体对连锁获得的各位点进行QTL分析,计算各候选位点的贡献率。
2014年3月4月:查阅文献,撰写论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