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给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除自然原因以外,人类活动带来的碳排放增加是引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第二、第三产业虽然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但快速发展的农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碳排放。IPCC评估结果显示, 全球13.5%的碳排放源于农业生产活动[1]。在中国,这一比重达到了16%-17%[2-3],中国农业活动基数大、增长快,如不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农业活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会增大。世界银行在2009年9月发布的《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气候变化》中称发展中国家在面对气候变化中将承受气候变化潜在影响的75%~80%,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对农业的依赖性强。由此可见,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显得尤为重要。
农业的特殊性在于其具有碳源碳汇双重特征。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表明,工业化农业进程中全球耕地所释放出的温室气体超过了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而低碳农业可抵消80%的农业温室气体。因此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减少农业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主要是基于农户视角的低碳农业研究,研究目的具体包括:①从国家、社会、市场和个人四维度分析框架构建出低碳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②从农民的微观视角出发,分析农民对低碳农业发展态度与行动差异的影响因素,以找出低碳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③对我国低碳农业的未来路径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等方法,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进行农户对低碳农业态度及行动的研究,力求理论创新、方法先进、系统集成、案例正确。
1.文献法
4. 研究创新点
(一)创新之处
(1)研究视角上的创新。较少学者关注农业生产主体农户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而以泰州地区为专门研究对象,这是针对该尚未研究过的区域,在一个地方的深入研究可以掌握当地的实施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找到解决方案。丰富低碳农业发展方面的实证研究。
(2)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更为综合的国家、社会、市场和个人四维度分析框架,综合考虑宏观、微观各个层次的影响因素,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低碳农业问题。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一)研究计划
2016年6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完成文献综述的撰写。
2016年7月跟随导师进行相关课题调研,加强研究课题的理性和感性认识。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