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意义 目前,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已势不可挡,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内的创新应用已经成为大方向,对此,国家政府对互联网技术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在2015年7月特别针对互联网 颁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对、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可见,互联网 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该指导意见除了能够为互联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以外,还将引领互联网从消费领域过渡到生产领域,已达到促进产业的升级与发展的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的人口不断激增,以及土地锐减不断加剧,我国的18亿亩耕地红线也被提到重大议程,粮食安全也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近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年-2020年)》,阐述了当前农业的结构性突出,呈现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应不足并存的局面。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随着土地日益减少,大量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动,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要求我们标准化生产,都对种植业结构调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互联网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扩大,对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也会产生影响。
本文采用理论加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索互联网技术对种植业调整的影响并期望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积极作用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内容1.互联网技术发展历程及农业方面的应用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诸多学者对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围绕互联网技术的概念,当前互联网技术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状况进行简单介绍和比较,同时结合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农业方面的应用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 通过借助网络搜集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论文、期刊,对所要研究的主体进行分析,对理论的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对课题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可以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掌握正确的研究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研究时间。
2.模型法 运用SWOT分析法和从外部环境和种植业本身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阐述互联网技术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定量分析使用两步法:第一,使用种植业总产值增长贡献因素分解模型,江苏省与各地区种植业总产值增长中结构变动的贡献量;第二,使用各地区种植业总产值增长中结构变动的贡献与其影响因素变量组成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各因素对种植业总产值增长中结构变动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对其的影响。
4. 研究创新点
(1)从研究角度而言,结合最新的时代热点,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紧紧围绕国家领导的总方针,从互联网技术角度出发,分析其对种植业结构的影响,试图从以往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的视角中跳出来,开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2)研究方法而言,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相互结合,增加对整个分析的说服力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6.102016.11 前期准备,阅读并整理相关材料;(2)2016.122017.1搜集研究所需数据并初步设计研究结构;(3)2017.12017.2 学习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重点掌握所需要的分析模型;(4)2017.22017.3 利用模型进行分析,撰写论文;(5)2017.5 修改论文并定稿;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