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菊花原产我国,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观赏和经济价值极高,在我国及世界花卉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花期是决定花卉观赏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不仅是园艺学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菊花作为典型的短日照植物,一般在秋季开花,因此,开展菊花花期调控的研究,创制春、夏季开花的菊花品种极具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1)明确杂种后代中CmFTs基因和LpFTs基因的表达模式;(2)获得LpFTs基因的在白晶菊的表达模式;(3)清晰LpFTs基因在植物开花中的功能;(4)初步获得菊花与白晶菊远缘杂交后代获得杂种后代开花表型的机制。
研究内容:本研究以菊花与白晶菊远缘杂交后代为材料,从先前证实具有花期调节功能的FT基因入手,开展其在转录水平参与杂交后代花期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选材合理、针对性强,有特色和代表性。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杂种后代差异FTs表达机制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对杂种后代成花过程中的FTs基因进行鉴定,解析其表达模式。
(2)白晶菊开花过程中FTs表达模式研究:通过花期观察和荧光定量PCR对杂白晶菊开花过程中的LpFTs基因进行鉴定,获得其表达模式。
(3)白晶菊开花过程中FTs功能研究:构建pMDC43-LpFTs超表达载体,使用农杆菌侵染法对拟南芥进行遗传转化,通过转基因后代的表型确定LpFTs的功能。
4. 研究创新点
FT基因被许多研究证明在多种植物中对其开花机制存在调控,但在菊科的观赏菊花中的FTs基因还未被深入探究。
本研究将来自白晶菊的LpFTs基因通过构建植物表达载体,进行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拟南芥来具体探究其对植株开花的影响。
本次试验还涉及了部分植物多倍体现象的探究,植物体中多倍体现象普遍,这与基因的沉默和表达存在一定关联。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7.05.-2017.09. 对杂种后代差异FTs基因进行表达鉴定,进行白晶菊和拟南芥培养,并观察LpFTs基因在白晶菊中的表达模式;(2)2017.09.-2018.01.超表达载体构建和拟南芥转化;(3)2018.01.-2018.05.拟南芥超表达材料观察和杂交后代开花表型机制分析。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