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小菊叶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QTL定位开题报告

 2023-02-16 09:33:2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本研究的目的意义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原产我国,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观赏和经济价值极高。

菊花种质资源丰富,蕴含着丰富的遗传变异,许多重要观赏性状为复杂的数量性状。

切花菊品种数量繁多,为亲缘关系研究带来了挑战, 品种鉴定也愈显重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项目研究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1研究目标(1)调查作图群体营养盛期的13个叶形性状,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2)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测定的叶形性状分别进行遗传分析,明确其最优模型及主基因遗传率;(3)基于已构建的遗传图谱,对13个叶形性状进行QTL定位,挖掘相关主效QTL。

1.2研究内容本研究拟以切花小菊品种南农雪峰和Monalisa分别作为母本和父本构建的含有167个F1株系的杂交群体为研究对象。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2.1田间性状数据统计根据菊花DUS指南,对研究群体的13个叶形性状进行数据采集,获得可靠的性状数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2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2.1研究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方法进行田间试验设计;在菊花营养盛期调查亲本及后代株系中间部位的叶片叶长、叶柄长、叶柄相对于叶的长度、叶宽、叶长/叶宽、第一位侧裂宽等13个叶形性状;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表型性状基本描述性数据处理,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中单个分离世代的分离分析方法对13个叶形性状进行最优遗传模型的选择和遗传参数估计;基于导师所在课题组已构建的遗传图谱,采用WinQTLCart软件进行QTL定位分析,并采用MapChart软件进行QTL分布绘图。

2.2技术路线2.3实验方案2.3.1 田间实验设计与表型性状鉴定本研究以具有显著叶形差异的切花小菊品种南农雪峰和 切花小菊品种Monalisa杂交F1后代群体(167个株系)为试验材料。

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从每个小区随机选择5株测量登记叶性状(叶长、叶柄长、叶柄相对于叶的长度、叶宽、叶长/叶宽、第一位侧裂宽、最低位侧裂宽、顶生裂片长、顶生裂片宽、顶生裂片相对于叶片的长度、最低位侧裂刻深度、最低位侧裂刻相对深度、叶片边缘锯齿数量),并进行平均值及变异系数等基本描述性数据统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3.特色或创新之处以往关于菊花的研究多集中于花器等主要观赏性状上,忽略了切花菊杂交后代叶片形态的遗传多样性。

本研究将重点集中于切花小菊的叶形,从数量遗传学角度切入,采集其有关叶形的13个性状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遗传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特色。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4. 项目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① 2017.92017.10采集南农雪峰、Monalisa及其杂交后代167个F1株系中间部位的叶片,对拟定的13个菊花叶形性状进行调查统计,获得表型鉴定的原始数据。

② 2017.112018.2 对原始数据和照片进行整理;利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基本描述性统计分析,学习基本的数据统计方法,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对13个表型性状进行主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选择每个性状的最优遗传模型,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

③2018.3 利用WinQTLCart软件对13个叶形性状进行加性QTL定位分析,挖掘相关主效QTL,并利用MapChart v2.2软件绘制QTL分布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