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其中亚洲的种植量和消费量超过90%[1]。而水稻稻瘟病是世界性真菌病害,全球80余个国家均有发生,也是我国南北稻区危害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常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重病地区一般减产 10 % ~ 20 %,重的达 40 % ~ 50 %,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2]。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方法和抗病新品种培育方法防治稻瘟病。实践证明,在众多防治措施中,推广种植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为经济、环保、有效的方法[3]。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种类多、变异速度快且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长期种植单一抗病品种会使其抗性消失。因此鉴定抗稻瘟病种质资源,挖掘广谱性、持久性抗病基因,培育具广谱抗性的水稻品种是十分重要的[4]。
1.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水稻与稻瘟病菌的互作机制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水稻稻瘟病抗性可分为两大类:完全抗性(主效基因抗性)和部分抗性(微效基因抗性)[5]。完全抗性一般由单个或者几个主效基因控制,主效基因抗性水平高且对稻瘟病原菌具有特异性,表现为病菌不能侵染或不能繁殖产生孢子;而部分抗性,由数量性状基因座(QTLs)或多个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具有较为广谱持久的抗病能力和非特异性,且抗性较为稳定,表现为病斑较小,病斑数目较少。未来,挖掘部分抗性基因成为控制稻瘟病工作的重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找到云南地方粳稻品种朱红粘中的抗稻瘟病基因位点,并用于育种利用。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构建群体
抗病品种朱红粘与感病品种苏御糯杂交获得F1代后自交,从F2代开始进行单粒传(SSD)法,构建重组自交系(RILs),到F2:4世代群体,用于初定位。
4.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中的云南地方品种粳稻朱红粘具有稻瘟病广谱抗性,目前水稻中挖掘的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还比较少,特异性抗性基因不能适应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种类多、变异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所以挖掘广谱抗性基因位点,是培育广谱、持久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的核心,是有效控制水稻稻瘟病的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8.7 - 2018.8
筛选朱红粘和苏御糯中存在多态性的标记,挑选差异明显、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标记。
2018.9 - 2018.1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