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随着农业机械化及各种农田现代栽培管理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已有了显著提高,但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等农学参数的获取大多还停留在人工操作的阶段,耗时耗力,效率低且准确度差,限制了现代农业科学的发展[1-2]。相比于传统的物理和生化方法,作物冠层反射光谱监测技术具有快速、便携、无损等优点,成为目前作物生长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本研究基于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便携式三通道作物生长监测仪进行水稻田间作物生长监测,探究不同波段组合植被指数对水稻生长指标的监测效果,构建作物生长监测模型。通过本研究为便携式三通道作物生长监测仪的使用与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实验法,通过实际的田间试验和室内试验,获取试验相关的参数,以期达到最终试验目标。
技术路线:
4. 研究创新点
本试验使用的便携式三通道作物生长监测设备是自主研发产品。国内外进行了很多关于多光谱传感器的田间测试试验,也建立了反演作物生长信息的模型,但是当前所使用的多光谱设备多为两波段,部分多通道的设备也仅仅是将波段两两组合构建两波段的植被指数。作物的不同生长指标具有对应的敏感波段,两个波段很难涵盖作物的多个生长指标,存在信息量不足的情况;而高光谱监测仪虽然波段数较多,但多数并非生长指标敏感波段,存在数据冗余的问题。本研究通过便携式三通道作物生长监测仪进行水稻田间生长监测,比较不同的植被指数组合在水稻生长指标的监测效果,筛选出合适的波段组合并构建作物生长监测模型,同时评价该仪器性能。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8年7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规划试验思路,学习便携式三通道作物生长监测仪,ASD,SPAD-502,LAI-2200C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2)2018年7月-2018年8月:进行水稻田间试验,完成田间数据获取以及水稻生理指标测试工作;
(3)2018年8月-2019年4月:查阅文献资料,学习数据处理方法,完成水稻田间数据处理工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