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搜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从《儒林外史》儒生形象塑造看吴敬梓的讽刺艺术开题报告

 2022-02-13 18:17: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分析:作为文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儒林外史》的讽刺效果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塑造了近三百个人物形象,其中儒生形象不少于百人,充分展现了封建文人及官绅的生活状况与精神状态,抨击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腐朽的科举制度和黑暗的社会现实,在讽刺艺术上达到了古代文学史上的最高峰。在《儒林外史》之前的文学作品中,只是用个别情节或些许篇章讽刺儒林丑态,而《儒林外史》如贾永新在《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及其意义》所描述:“代以通篇极尽讽刺之能事”,通篇作品都在讽刺儒林之中的丑恶现象,其开创的讽刺艺术,已经超过了儒林范围,成为针砭时弊的有力武器。目前学界对吴敬梓的讽刺艺术研究多围绕其人物形象的塑造抑或是全书结构展开,而笔者将研究范围缩小,将三百多位人物形象缩小为近百位儒生形象,在大量研究先例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儒生形象塑造对讽刺艺术的影响,以便于提出一些浅薄的观点。

目的及意义:《儒林外史》是全景性的小说,它着眼于对社会的整体反映。吴敬梓将许许多多人生的零碎,揉合在一块儿,其目的主要是反映一个呆滞、卑微、无聊的时代。吴敬梓通过塑造的近百个儒生形象,系统反应出这个社会,全书没有主干,没有中心人物,也没有统率全书的事件。它照着生活的本来面目来表现,吴敬梓看似随便从这无聊的生活中不经意地拈出几个人与事来,而这不经意的结构,让世界本身来表现,却需要作家高度的技巧。本文首先通过对吴敬梓所塑造的儒生形象进行大致分类,将儒生形象分为陋儒、假儒、迂儒和真儒,并且分析每个类型中的具体的典型人物形象,目的是将吴敬梓所要表现的儒生大致归类并描述出来。随后笔者通过对作者所运用的多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与交叉运用的讽刺手法的分析,探究吴敬梓所开创的讽刺艺术。《儒林外史》在讽刺喜剧的构架之下,将客观真实的叙述与对比、夸张、白描等手法相结合,运用悲喜剧结合等特殊表现手法,塑造出近百个栩栩如生的儒生形象,通过人物建立起一个被八股取士制度毒害的社会。这部作品里,吴敬梓写人如蝼蚁,没有主人公,没有谁更重要,但这些人不断出现,张牙舞爪,生动之极,有的过些时候会再次出现,有的出现一次之后再无身影,吴敬梓用这种唯一能显示真相的方式,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他极力讽刺的丑恶社会,在他的笔下,这个社会,尤其真实。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究吴敬梓笔下人性的复杂与世事的无奈,他从社会环境来写人物的命运和性格, 又从人物的命运和性格来表现病态的社会,其高远的眼光,对当今世界仍然有启发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拟研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所开创的独特的讽刺艺术,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将吴敬梓所塑造的近百位儒生形象大致分类并分析每个类别中的典型形象,因此笔者将儒生形象分为陋儒、假儒、迂儒和真儒。首先对陋儒形象进行分析,在这一类形象中,范进和周进是两位典型人物,他们毫无尊严,一心只想中举,正如聂泽文在《儒林外史变异士风研究》所表述:“科举制自身的演进,也是贯彻了等级制度的精神,明清时期建立起了秀才、举人、进士三级功名制度,这样,官与士之间,有功名的士与没有功名的士之间,不同功名等级之间,都存在尊卑贵贱的区别”。其次笔者对假儒形象进行大致介绍,这类儒生一旦走上仕途,便很快成为贪官污吏。在此,汤奉和严贡生是两个典型例子,他们不学无术,一心想着骗钱,作威作福。再次笔者对迂儒形象进行剖析,无数封建文人一心沉迷八股,迂腐至极,马二和王玉辉极为典型。马二先生,是一个为举业而耗尽终生的受害者,但他始终把举业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而王玉辉为了得到封建理学的赞扬,甚至鼓励自己的女儿殉情,他的形象如宋旭和戴从容在《论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世态的表现手法》所说:“他前前后后的矛盾冲突,实为良心与礼教的对撞,小说讽刺他的虚伪、变态。究其实质,则为八股要义所使然”。作者所塑造的王玉辉等迂儒形象,他们的思想已经完全被理学教条所禁锢,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能够得到封建礼教的褒扬,他们便认为这是正确的,哪怕违背自身不可阻挡的情感。最后笔者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文士的形象提炼出来,也即作者心中的真儒形象,此类形象以庄绍光和杜少卿为典型,这类人物轻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反对纳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们还仗义疏财,平等爱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尽管从庄绍光到杜少卿,都并非当时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但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作者企图恢复文人群体自尊和优越感觉的强烈愿望。

二是从吴敬梓刻画人物形象所使用的艺术手法进行探究。笔者在此主要从白描、夸张和对比三个层次进行探究。作者通过对马二先生游玩西湖的描写,整个情节都采用的白描手法,但非常鲜明的突出了马二这个迂腐儒生的形象特征。吴敬梓对于夸张手法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作品中范进发疯、周进撞号板,还有严监生为了两根灯芯在烧灯油不肯咽气,都是讽刺文学史上极为快炙热口的情节,如歧思明在《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审美探索》所做的比喻:“他简直是一个高明的解剖学家,以深刻的洞察力胸有成竹地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操刀剔抉,使《儒林外史》如同一份详尽的病理报告,客观上宣告了封建社会已病入膏育,不可救药”。吴敬梓在进行讽刺描写时,很善于通过强烈的对比,以加强讽刺的力量。作者通过对儒生表里不一的形象描绘,彷佛用一把利剑刺向儒生的伪善面孔,突出儒生心底里实在奸邪不堪、愚蠢有余。范进因尽孝礼而不肯使用象牙筷子,转眼却又吃了一个大虾元子。还有二位娄氏公子结交的一些五花八门的假名士,这些假名士从起初佯装的清高、学识、忠义,到后来一一败露,前后对比让人啼笑皆非。

三是从作者运用的多种讽刺手法进行探究。吴敬梓深谙真实为讽刺的基础。鲁迅说:“现在的所谓讽刺作品,大抵倒是写实。非写实绝不能成为所谓‘讽刺’;非写实的讽刺,即使能有这样的东西,也不过是造谣和污蔑而已”。鲁迅在谈到吴敬梓时,又说:“在中国历来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吴敬梓从将讽刺对象的典型性和真实性全然突出在读者眼前,让读书感受到所描写对象的极度真实,不仅表现在所描写对象的丑恶嘴脸亦或者高尚品德,还表现在作者极少塑造完美形象,这种中立的态度实则更加凸显出真实效果,即便是作者比较赞赏的人物,也会存在些许瑕疵。例如文中匡超人从孝子转变为一心追求名利的假儒,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形象。另外,作者对反面人物夸张滑稽的戏剧性嘲弄背后,隐藏着催人泪下的悲剧性内核。在小说里,有各种可笑又可叹的人物,在他们身上,最惹人发笑的片段恰恰是悲剧内核体现最强的地方。吴敬梓送给读者的不是轻率的戏虐和廉价的笑剧,而是这些貌似喜剧之中潜藏的悲剧内核。作者所运用的还有一个典型的讽刺手法便是令理想文士与讽刺对象形成强烈对照,作者在这些人物身上直接寄予了自己的理想,而这些理想文士与被包围在反面人物之中,与其形成强烈对照,更加突出作者的讽刺意味和自己的社会理想。比如,立品矫俗的真儒王冕的周围,就或隐或现的存在着危素、时知县、瞿买办、胖子、瘦子、胡子等上上下下的讽刺性人物;又如,第三十一回写杜少卿出场,周围就有鲍廷玺、王胡子、张俊民、杨裁缝等一大帮“没良心”的讽刺对象。

在具体的写作中,三个方面并非单独成章,而是交叉层递,以钩连成富有纵深感的网状有机系统。

预期目标:本文从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儒生形象的塑造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吴敬梓所表现出的强烈的讽刺效果,并着重探究吴敬梓所开创的独特的讽刺艺术,以揭示吴敬梓在写作过程中所想表达出的对当时社会的抨击。《儒林外史》在讽刺喜剧的构架之下,将客观真实的叙述与对比、夸张、白描等手法相结合,运用悲喜剧结合等特殊表现手法,塑造出近百个栩栩如生的儒生形象,通过人物建立起一个被八股取士制度毒害的社会。笔者对其讽刺艺术对其进行浅析,并大胆表达出自身的一些鄙薄之见,也是对其讽刺艺术研究价值的集中体现。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文献研究法,思维方法

步骤:第一步,确定选题;

第二步,仔细观看相关书籍,整理、阅读相关资料;

第三步,分析已有书籍和资料,寻找研究方向;

第四步,与指导老师讨论研究方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第五步,撰写开题报告;

第六步,完成论文初稿;

第七步,将论文进行修改并定稿。

4. 参考文献

[1]贾永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及其意义[J].文学教育(下),2007(2)

[2]叶岗.《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综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3](清)吴敬梓.儒林外史[M].第32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11

[4]聂泽文.《儒林外史》变异士风研究[D].北方民族大学,2016.

[5]宋旭,戴从容.论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世态的表现手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6]柳豹.《儒林外史》中王玉辉形象的思想性和艺术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1)

[7]彭成.浅析《儒林外史》杜少卿的人物形象[J].文学界(理论版),2010(06)

[8](俄)契诃夫著.契诃夫论文学[M]. 汝龙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9]王先平.简论《儒林外史》中讽刺艺术的体现[J].文学界(理论版),2012(4)

[10]卢声扬.戚而能谐 婉而多讽——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11]尹佳琪.《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新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8)

[12]歧思明.《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审美探索[J].运城高专学报,1997(01)

[13]李汉秋.儒林外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

[14]王方.哂笑下的悲鸣——论《儒林外史》讽刺艺术和悲剧意识的二重结构[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

[15]张南章.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16]傅毓民.论《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独创性[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17]于同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从“范进中举”看《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J].大众文艺,2010(18)

[18]曹颖利,李增华.论《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的性格转变历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02)

[19]黄凯.《儒林外史》中正面人物形象人格美的美学意义[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1)

[20]叶灼光.从《范进中举》看《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J].黑龙江史志,2008(1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 11.15—2022.1.4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2022.1.5— 2022.3.1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2022.3.2——2022.3.15 完成开题报告

4、2022.3.16——2022.3.23 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5、2022.3.24——2022.4.20 完成论文初稿

6、2022.4.21——2022.5.20 完成论文修改稿

7、2022.5.21——2022.5.31 交定稿(2份), 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学生知网检测

8、2022年6月初 老师评阅论文、学生准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