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文化心理透视开题报告
2022-02-22 19:54:2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讽刺小说,其篇幅宏达,意义深远。一直以来都受到文学界的广大学者重视,将其与《红楼梦》并称为“双壁”。虽然如此,但是《儒林外史》的研究史却是发展缓慢的。从阮文兵的《近十年儒林外史研究概述》中可以知道,对《儒林外史》的系统研究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学术界受到马克思文艺理论思想的影响与指导后才蓬勃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管是对昊敬梓还是对《儒林外史》资料的发掘与考证上, 或者是在研究的观点与方法上, 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在此期间,学者们不断的剖析《儒林外史》中人物的性格与思想,以及所带的社会意义。比如李进与王涧的《从杜少卿形象看吴敬梓的创作心态》,以杜少卿作为切入点,分析杜少卿的一生经历,将他的形象特点通过一件件事情勾画而出,同时也将他所包含的思想主张描绘成形,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能够直接抓住杜少卿的整个人物形象的意义。进而引带出吴敬梓本人的思想倾向和人生理想,将他的内心世界通过杜少卿来勾勒。同样的,也是要将吴敬梓创作的初衷借杜少卿之形象映现而出,让人了解到吴敬梓的行文原因与心理活动。又比如涂荣的《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创作心理研究》中,将人物形象生成、创作的心理变化进行了精确的描述与归类。同时也有对社会的集体心理与封建礼乐崩溃的叙述,令读者可以从多个方面对这部著作进行思考与解读,不再是普通的点与点之间的连接,而是精妙的面与面之间的构建。
本课题要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做一些概述性的小结。虽然上文所提的两篇文章都是从心理角度来解读《儒林外史》的,但事实上是现今少有的一类文章。本课题便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从文化心理层面出发,解析《儒林外史》。从文化心理视角将吴敬梓笔下的众多人物形象进行透视,让读者了解吴敬梓塑造人物形象的心理动机与缘由。
在现今的文章中,大多数是直接解析某一个人物形象,解读他所代表的文学意义与社会内涵,却不曾将人物形象与吴敬梓的心理活动相连。或者是挑选《儒林外史》中某一流派或者某一场景进行分析,这并没有将吴敬梓的文化心理表现而出。本课题希望能够将作者创作的文化心理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希望能将这个视角作为一个独特的视角,为其他学者提供建议,进而也呈现出文化心理的文学价值。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所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的文化心理。以独特的视角对形象塑造的文化心理进行解析。结合吴敬梓本身的生活经历和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将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文化心理突显而出。
本课题主要将人物形象分为五类:
一、正常知识分子,即吴敬梓带着赞扬与欣赏态度塑造的形象,由杜少卿、王冕等为代表。这类知识分子是吴敬梓人生的理想,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做到而又期望做到的生活场景。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法,包括文献收集、期刊收集,通过文献与期刊的资料整理,归结所需内容,挑选所需观点进行文体支撑。
2、并列研究法,将所有观点进行摆事实,说道理,以实例或者理论进行论证。
4. 参考文献
1、 陈美林 陈批《儒林外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4
2、 陈美林《儒林外史》独断与考察[m]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3、 陈美林 吴敬梓研究[m]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老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并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2月领取任务书。
3,2022年3月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