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搜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试论《儒林外史》中的士林形象开题报告

 2022-04-06 20:53:2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此书描写“儒林”之“外史”,是写名不见经不转的众生相,其主旨为“写世间真事”,针砭时弊,讽喻世人。《儒林外史》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明代,人物的神情心态却是清朝的。作者托明写清,以功名仕禄为中心,真实的描绘出形形色色的儒林文士的性格和命运,生动形象的展示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儒林外史》以其强烈的讽刺现世的效果而著称于世,因其独特的思想意境和艺术魅力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与赞赏。

(2)研究目的:对士的概念进行界定,对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士人群体与传统文化的变化进行梳理,对文本中的士进行分类,以科举制度为背景,力求全面而客观的展示出《儒林外史》中的士林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所呈现的整体风貌。

(3)研究意义:《儒林外史》是一部真正的“士子写士子的小说”。吴敬梓是一位士人,并且有着颇高的文化素养。与其它一些描写士人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相比,《儒林外史》不再是根据以往的创作成果进行加工整理的集体合作型小说,而是吴敬梓本人根据自身的经历和感悟且独立完成的小说。它所反映的态度也不再是顺应正统的官方价值观,褒扬忠义,而是切实的写出广大士人在科举制度影响下的真实处境和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对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梳理,首先论述了隋至清时期的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然后论述了明清科举制度的严格规制及存在的种种弊端。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探究,说明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暴露出种种弊端,并对士产生了重要影响。

(2)列举士林中的正面形象及其代表,既通过对正面人物的赞扬体现人性的光辉,也不吝指出其局限性

(3)列举士林中的反面形象及其代表,通过对反面人物的批判体现个体和时代的悲剧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分类法、文史互证法、文本细读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手段。

研究步骤:

1.利用学校数据资源库收集下载大量有关《儒林外史》的文献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第1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2] 陈美林.试论《儒林外史》中的势利描写—纪念吴敬梓逝世250周年[j].中华文化论坛,2004(02):82-87

[3] 吴敬梓. 儒林外史[m].第1版.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 11.15—2022.1.4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2、2022.1.5— 2022.3.5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3、2022.3.6——2022.3.20 完成开题报告4、2022.3.21——2022.3.25 完成论文写作提纲5、2022.3.26——2022.4.25 完成论文初稿6、2022.4.26——2022.5.25 完成论文修改稿7、2022.5.26——2022.5.30 交定稿(2份), 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学生查重检测8、2022年6月初 老师评阅论文、学生准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