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搜开题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论典籍英译中的语境问题—以《茶经》为例开题报告

 2022-01-25 21:35:5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一)本课题的意义

中国典籍的外译研究,尤其是英译研究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也能够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能够更好的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除此之外,中国典籍英译研究作为翻译学的一个年轻分支,要建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体系,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回到英译研究中去,通过比较古今中外语境差异导致的信息差问题对典籍翻译造成的困难,有的放矢地深化研究,完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的理论体系。同时,对特定翻译语境的考察,还能为翻译实践指明方向,帮助译者查漏补缺,总结经验和教训,探寻规律。翻译研究范围的扩大,包括多种改写形式,为研究典籍英译语境问题以及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从 1761 年《好逑传》英译本首次在英国出版以来,中国典籍英译已经走过了 250 年的历史 。到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在西方的传播已经由以译介为主发展到翻译和研究并重,如闵福德(John Minford)编著了《含英咀华集》(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编译了《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Readings i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等专论。[13]在继承和创新方面,新型研究方法的流行与继承传统的努力形成鲜明的对照。然而,目前为止,由于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典籍翻译中中外语境的差异而导致的信息差问题至今鲜少有外国研究者进行深入研究。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不断加强,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愈加渴望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因此,国家大力鼓励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国典籍英译的翻译队伍和研究人员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因为,典籍英译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学西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要实现中国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15],典籍英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必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然而,同典籍英译实践相比,其理论研究起步要晚得多,成果相对较少,系统性也不强,有些问题尚未形成定论,某些研究领域鲜有学者涉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典籍英译学科的发展。可喜的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在典籍英译实践取得诸多突破性成果的同时,典籍英译理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逐年增多。典籍英译研究广度与深度齐头并进,研究路径和方法日趋多元化。

中国典籍外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彰显中国文化魅力、促进中国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途径。与之伴随的典籍翻译研究也日益升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探讨典籍翻译问题。其中,以功能语境理论进行典籍翻译研究的论著不在少数,如徐珺(2003,2004)分别从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探讨《儒林外史》的翻译,魏晓红、李清源(2010)从文化语境的表层及深层两方面探讨典籍英译过程中的文化语境顺应问题。[3]

我国典籍英译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 ,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学科交叉性 、综合性越来越强。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虽然现在典籍英译研究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是仍然具有研究文学文本多 、研究非文学文本少 ;研究具体文本多 、研究理论少 ;总体关注度还须加强等特点。比如,本文将要研究的典籍翻译中的语境问题和以《茶经》原文及译文为案例进行探究,无论是切入的角度和选择的案例都是以往的典籍英译研究涉及比较少的,属于冷门的研究方向。我们应该对中国典籍英译研究给予更多地关注 , 促进我国典籍英译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国文. 典籍翻译: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以《论语》英译为例[J]. 中国外语,2012,06:64-71.

[2]韩孟奇. 汉语典籍英译的语境补缺与明晰化[J]. 上海翻译,2016,04:73-76.

[3]何伟,张娇. 典籍英译中的显性语旨和隐性语旨以《论语为政篇第六》为例[J]. 中国外语,2014,(01):78-84.

[4]蒋坚松,陈惠.语境文本文化文体语境与典籍翻译的三重关注[J].大连大学学报,2010,(01):134-137.

[5]蒋坚松,彭利元. 文化语境与中国典籍翻译关于一个研究课题的思考[J]. 中国外语,2006,02:72-75.

[6]蒋骁华. 典籍英译中的东方情调化翻译倾向研究以英美翻译家的汉籍英译为例[J]. 中国翻译,2010,04:40-45 95.

[7]姜欣,姜怡,林萌. 高低语境文化错层在典籍英译中的显现及对策[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05:49-51.

[8]李文革. 中国文化典籍中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问题[J]. 外语研究,2000,01:42-44 24.

[9]林元彪. 走出文本语境碎片化阅读时代典籍翻译的若干问题思考[J]. 上海翻译,2015,01:20-26.

[10]刘迎春,黄中习. 典籍英译任重道远来自全国典籍英译新作展的报道[J]. 中国外语,2007,05:105-106.

[11]宋晓春. 论典籍翻译中的深度翻译倾向以21世纪初三种《中庸》英译本为例[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06:939-948 961.

[12]王宏印. 关于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若干问题与思考[J]. 中国文化研究,2015,02:59-68.

[13]王宏印. 探索典籍翻译及其翻译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规律[J]. 中国翻译,2003,03:50-51.

[14]王宏. 中国典籍英译:成绩、问题与对策[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03):9-14.

[15]王宏印.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概念、理论与技巧[J]. 大连大学学报,2010,01:127-133.

[16]王宏,刘性峰. 当代语境下的中国典籍英译研究[J]. 中国文化研究,2015,02:69-79.

[17]夏廷德. 善译必由之路:论典籍翻译的补偿[J]. 外语学刊,2009,02:96-100.

[18]徐珺,霍跃红. 典籍英译:文化翻译观下的异化策略与中国英语[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07:45-48.

[19]魏晓红,李清源. 典籍英译中的文化语境顺应研究[J]. 外语教学,2010,02:109-112.

[20]杨成虎. 典籍的翻译与研究《楚辞》几种英译本得失谈[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04:55-61.

[21]杨静. 从中西翻译史研究现状看中国典籍英译史的研究方向[J]. 外语教学,2016,03:109-112.

[22]赵长江,刘艳春. 中国典籍翻译与研究的现状、研究问题及未来展望[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60-65.

(三)应用前景

通过对于典籍翻译进行研究,主要是以《茶经》为例,对于其英译如何解决由于古今中外的语境差异带来的信息差异问题的探究,并借此归纳出补足语境问题带来的信息差异问题的一些翻译技巧与策略,首先可以总结典籍英译中的语境问题与信息差异问题,为之后的相关翻译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对《茶经》翻译的相关研究,可以促进相关翻译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从而推动整体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进步。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通过比较《茶经》现有英译文,通过探究这些译文是如何解决典籍翻译中由于语境差异而带来的信息差异问题,并分析其为补足信息差采用的各种技巧。

(一)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文本细读法:阅读茶经原文及译文,分析其具体内容以及译文采用的翻译技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以古今中外的语境差异带来的信息差异问题作为典籍英译研究的切入点,并且以《茶经》原文及英译本为例进行文本分析和文本细读,探讨补足语境差异问题带来的信息差异的补足策略。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8-9月 查阅有关典籍翻译的相关文献,挑选其中的优质论文进行仔细阅读分析,对典籍翻译进行初步了解。之后,将关键词缩小至典籍英译中的语境问题研究来查阅有关文献,并且进行阅读。

9-10月 进行文献综述,仔细阅读有关典籍英译语境问题的研究的相关文献之后,确定文献研究的年限,将研究时间限定于近十年,将文献进行分析分类,按照文献主题数量分别和翻译策略的不同进行分类,总结目前典籍翻译中的语境问题研究的现状,不足。

10-11月 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选定主题,查阅相关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