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视角下的商务广告翻译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25 21:37: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这一概念自 20 世纪 60 年代经法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创立以来,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她认为,任何文本的构成都是一些引文的拼接,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转换。互文性旨在强调: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个文本都是过去引文的新织体,它们彼此参照,相互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文本网络,以此构成文本的过去、现在、将来的社会文化知识开放体系。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不仅为文本理论注入了新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同时也为翻译理论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研究视角,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引起广告受众的注意,激发他们对商品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购买欲望,并进而付诸商品购买的行动。世界经济一体化促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外资企业竞相抢占中国市场,国内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融合,在这种大背景下,广告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广告作为一种具有商业特征的实用文体,具有信息传播功能和人际交往功能,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广告文本常与其他文本形成一种互文性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二个方面探讨如何将互文性理论与广告创意、广告翻译相结合,证明互文性理论对于广告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积极的借鉴意义,为广告的翻译提供一个新视角。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通过对互文性概念的总结及广告翻译特点的分析,阐述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具体应用例子及方法,寻找最新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例子,明晰怎样运用互文性原理使广告翻译更准确。
(二)研究内容:总结互文性概念;总结广告翻译特点;分析互文性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具体应用例子及方法;总结应用互文性在进行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探究互文性在广告翻译的最新进展情况及具体应用例子。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二)技术路线:阅读相关文献,查询网络资源寻找典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三)实验方案:搜索网络资源查找典型例子,然后分析。
4. 研究创新点
用最新案列分析互文性在广告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6底11月30号完成开题报告;
2.2016年年底构思好论文总体结构;
3.2017年3月份之前找好要运用的具体典型例子,完成初稿;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