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开题报告

 2024-01-11 09:08:2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呵护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尊严”,这是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对于生命重要性的强调和思考。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弥足珍贵只有认识到生命的存在对于个人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珍惜生命、把握生命。然而,近年来,随着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一议题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也成为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中提到“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家人、爱国爱民的意识,培育积极心理品质”,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于青少年生命价值观培育的重视程度。当代许多初中学生在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偏差、家庭与学校的压力、人际与自我的定位等多重因素时,往往因心智尚未成熟、压力得不到合理排解等,出现一系列消极厌世、伤害自身及他人的行为状况,对于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这恰恰反映了初中学生的生命观的偏差,因此,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时地开展生命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标志着将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贯彻到义务教育阶段。其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健全人格”的基本内涵是“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比起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概念,作为融思想性、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多的强调的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意义。在2016年部编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显而易见地增加了许多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命教育,是目前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依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要求,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更好实施生命健康教育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探讨,第一部分,生命教育的概述。第二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现状分析。第四部分,根据现状提出相应对策。第五部分,进行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教学设计。具体提纲如下:

一、生命教育的概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所要研究的生命教育相关问题,通过知网搜索“生命教育”和“初中《道德与法治》和生命教育”两大关键词,搜集可供参考的资料并下载,分门别类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为自己的论文提供参考和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等著.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段晓亮,张洪琳.生命教育理念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讨[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4):65-68.

[3]张绣蕊,刘丽.自我定义记忆: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新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31):35-3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第11-17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第八学期第1-4周:根据《任务书》完成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详细提纲,并在系统中提交开题报告;

第5-10周:每周定时与指导教师见面,按时在网上填写“工作记录表”,论文初稿完成;第10周:论文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