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健全人格核心素养培育探讨开题报告

 2024-01-11 09:08:2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初中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更是培养良好的个人素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健全人格的黄金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尤其要做好精心地引导。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和使命,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传统教育形式的影响下,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认识不够全面,学习主动性不强,使人格教育不能在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中取得理想效果。当下初中生容易发生不良的道德行为以及情绪偏激等现实问题,也正是人格教育没有得到充分落实的体现。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首次把健全人格放在五大核心素养中,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把人格教育真正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健全人格培养的实效性,符合现实需要。

国外对于人格的初步意识,是由人格(Personality)一词,源于古希腊的“Persona”,指演员的面具,其含义一方面指人在舞台上的种种行为,另一方面指一个真实的自我,现代对人格的定义主要指向个体那些隐藏在内心肌理中真实内在的品质。卢梭认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可以独立的、自信的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具备通过尊重自身而获得受他人尊重的能力。国外关于人格概念的定义多达几十种,其中形成人格理论的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对相关人格的定义进行了总结,其著作《人格:心理学的解释》1937一书中:“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独特的顺应环境的那些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人格的模式与成长》1961一书中,又把上述中的动力组织进行解释:人格是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同时他认为健全人格具有六个特点:自我扩展的能力,密切的人际交往能力,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体现知觉的现实性,体现自我客观化,体现定向一致的人生观。随着现代人格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外对健全人格的教育多包含于公民教育中,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策略。美国是最早进行人格教育的国家之一,主要从信任、尊重、责任、公平、关爱、公民的职责与权利等方面进行教化,并在社区学院里贯彻落实,通过培养充满关心关爱的班集体,强调纪律道德,以及营造民主的教室氛围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英国的人格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为主,包括敬畏生命、公平、诚实、守信等。日本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责任、勤劳、合作等为主要内容,并强调最有效的培养方式就是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养成健全的人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以2022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初中道法课中关于健全人格核心素养的践行进行实际的分析和探讨,以期提高课程教学的可行性。第一部分,健全人格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第二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人格教育的必要性。第三部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关于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阐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的塑造和方法策略

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文关于健全人格教育的探讨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为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提供启示。通过文献研究,调查问卷等方式,结合实地的考察,收集多方面的信息,为提升本次探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奠定事实基础。并坚持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结合可行性、实效性、实践性、新颖性等原则进行分析。具体运用以下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1]石中英,安传迎.努力培养青少年的健全和高尚人格——习近平有关人格和人格教育重要论述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7):59-64.

[2]萧枫,姜忠喆.《学生人格教育》[M].吉林出版集团 2012-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第11-17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第八学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