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下关中山码头建筑室内环境改造设计开题报告

 2023-11-20 10:34:1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遂在2012年将其改造成了民国风格的建筑。中山码头,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北端,是一座轮渡码头,曾先后被称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下关码头”“飞鸿码头”“澄平码头”。2012年南京市政府拟将下关滨江区域打造成以民国风貌为主题的旅游风光带。中山码头为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南京的起点,成为南京下关地区民国文化历史建筑的地标及起点。

中山码头主体建筑呈现中间高,两端偏低的结构形态,两侧为二层,中间主楼为三层,外部总体的风格为民国风格,渡口位于外立面内侧。右侧的二层楼为轮渡售票处以及夜游售票口等,中间部分闲置。中山码头属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江边路21号建筑),为鼓楼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意义:据了解南京市中山码头处于长江沿岸,目前主要承担长江两岸人群的渡江作用,但由于城市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存在交通作用的码头已跟不上人们的生活节奏。我们设计改造的意义是使整中山码头成为城市名片的代表,城市形象的代言,打造成以民国风貌为主题的旅游风光带成为南京下关地区民国文化历史建筑的地标。并且在保证现有轮渡码头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将内部空间打造成一个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为主导,兼以介绍民国建筑和民国风貌的一个小型博物馆。这个毕业设计课题,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南京民国建筑的风貌,在一定的创新下,满足现阶段时代感的需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需要解决的关键在于南京中山码头的改造不仅要改善滨水景观现状、改善生态坏境,而且还要为游客提供观赏、休闲、消费、文化交流的公共活动场地,颠覆原来只存在渡轮这单一功能需求,使该地块不仅成为人群活动的集中点,更能成为南京码头景观的一种代表。使中山码头为城市名片的代表,城市形象的代言,打造成以民国风貌为主题的旅游风光带。成为南京下关地区民国文化历史建筑的地标。

地理位置的制约:中山码头位于中山北路最北边,西部只有一些新建的居民区,东部是废旧的码头,交通不便捷,因此功能区的分布散漫。

两个重点难题:其一是建筑规模小,需要考虑博物馆的使用与交通功能的冲突;其二是室内设计风格要保证与建筑风格不冲突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创新,以满足现阶段时代感的需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南京民国建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们解读民国南京历史的重要资源。南京要借助文化旅游发展的机遇,开发利用民国建筑,发挥民国建筑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介绍南京民国建筑特点,分析开展民国建筑旅游对南京文化旅游的意义,提出南京文化旅游中开展民国建筑旅游的策略,希望对提高南京文化旅游品位和突出文化特色有所帮助。

经过二十多年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在我国大城市的建设议题中,更新的话题语义已经从全面的清空重置转向局部的楔入融合,在地的空间价值分析更多转向对历史衔接合理性的探求。每段历史都是曾经的未来,所有的城市远景也将定格为未来的历史残象。认知和记忆它,将使城市的在地更新更趋客观,也更接近城市持续发展的自然本意。在所有记录历史信息的空间系统中,与时间流逝和人际转换相关的城市场所最具有在地更新的连续性,码头就是这一属性最典型的。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长江横穿城市中心,具有很多历史性的码头,而码头作为城市滨水景观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城市名片的代表,城市形象的代言。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南京在中山码头景观上并未取得很大的成绩,由此可见它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整体功能空间受到制约通过研究中山码头一带,整个功能空间的分布呈现出散漫特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经济发展、地理空间等方面。

(1)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山码头位于南京中山北路上,迎接孙中山灵柩、渡江战役等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都在此发生,这些历史文化影响着码头的变化,与码头沿江一带也密切关联。

(2)经济飞快的发展: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飞快,交通的运输方式也不断地更新着,因此码头的运用已经不在那么主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工作前期 2023年2月3日止

熟悉任务书,熟悉项目原始资料,进行项目现场勘察,根据所有各方面资料及分析提交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