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大数据的网络时代,信息速度传播飞快,个人隐私安全受不到保护。就像是一双无形的眼睛监视你的生活,自由和安全受到束缚和威胁。有时候,你的个人信息受不到保护,就会被企图不轨的人利用,从而伺机完成他的目的。在这个信息透明化的社会,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热衷于将私密的照片与朋友一起讨论分享。当我们在网上聊完天后,我们的聊天内容会留存在手机和网络上,都是好长时间才销毁,很容易被截图保存具有被公开和扩散的风险。如何做到快乐分享后又能高枕无忧?独居女生带有定位的朋友圈或者是随手一丢的快递单,很容易被心思不正的人获取意图不轨,不能完全保护你的隐私安全。以及近乎“病态”的粉丝,通过跟踪尾随的方式追星,并且拍照发布在社交平台,又有些人通过明星发布在社交平台的照片,去推测他的所在位置,就好比“王珞丹”住处被曝光,明星的隐私没有受到相应的保护,也是无可奈何。网络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盗取我们的个人隐私,键盘手们人云亦云,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来评价,也导致了很多人的悲剧。我们虽然作为一个旁观者,但也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人,减少悲剧的发生,但是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提高自己的警惕心。不要被外在的言论所影响,做好真正的自己。
研究目的:呼吁每个人保护好自己的隐私,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是以前的倍速,社会在改变,人也在改变,信息受不到绝对的保护,倡导人们提高警惕性,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与此同时,希望网络上的键盘侠以及带有不轨目的窥探别人隐私的人可以适可而止,共同建设一个安全的网络平台和幸福的生活环境。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大数据网络时代个人隐私安全以及日常生活隐私安全问题
被窥探的生活
1.朋友圈被窥探(心怀不轨的追求者/心思不正的朋友通过朋友圈的动态,揣测你的想法,以防趁虚而入,上当受骗。)
2.明星私生活被窥探(不正当手段追星)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通过实际案例对隐私安全问题进行探究,导致隐私被侵犯的原因以及背后推动原因。
内容分析法:针对每一个案例的细节进行深究,对于隐私传播方式系统定量的进行描述,其不同变化的分析。
文献分析法:造成网络大数据传播问题进行对比,参考文献形成其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系统性收集资料进行分析。
4. 参考文献
[1]赵波.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问题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3(04)
[2]王秋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08)
[3]温聪源.大数据时代的网络安全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
5. 工作计划
(一)
[1]2022年6月9日启动
[2]2022年6月9日-6月16日 完成毕业设计实施细则的修订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