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矿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孕育滋养出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鲜明品格,滋养了独树一帜的中国精神,陶冶了勇敢智慧的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绵延不绝、郁郁葱葱、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
扬州是中国木偶戏的发祥地之一,2007年3月,杖头木偶戏入选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宋代扬州木偶声名远扬,无论是乡村、庙宇还是宫内,到处都有扬州木偶戏的演出。入清以后,扬州木偶戏先后吸收昆、徽、京等戏曲剧种精华,经过几代艺人的创新变革,最终形成了杖头木偶操表演的独特风格。杖头木偶的表演要求演员练好托举木偶的“托举功”、操纵木偶的“扦子功”及体现人物步伐特征的“台步功”这三大基本功,把握好“稳、正、直、平”四大要素,演出中做到动作纯熟,运用自如。杖头木偶刻绘细致精到,表演生动传神,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杖头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剧,起源清朝同治年间由北流木偶艺人何十二及其子何旭山将其传入桂市,并发展六代木偶艺人,有李派和温派之分。杖头木偶戏以演唱古代的历史题材、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主,如《武松打虎》、《薛丁山》、《岳飞传》等。
如今舞台技术随着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出了许多舞台形式。传统的灯光、舞台的搭建等都得到更迭,相结合下使观众得到更加身临其境的共情。如今传统木偶表演锦上添花剧目从单一的川剧折子戏发展为现代戏、歌舞、木偶小品、卡通动画片等形式;舞台也愈加多元化,演员们进校园、下基层、走向海外。并且随着设计形式的多样,设计的包容性也扩大。视觉设计正成为当代人的基本技能,日益体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民主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仗头木偶戏”。首先针对大背景的研究,搜索各种文献,和相关非遗资料,了解木偶戏的历史渊源,具体现状,对该文化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其次主要对其制作工艺、装饰方式、表演方式、具体剧目、传承方式等进行分析研究。由于本课题选用的是插画的方式所以还要具体研究插画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搜查资料,找些优秀的作品,最终决定画风和色彩构图文字。最终研究出将二者有效结合的插画。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为了做好扬州仗头木偶戏的研究,本次设计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希望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更完善的完成此次课题研究。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
1. 文献研究法:对比古今相关书籍、期刊、硕博论文进行大量研究阅读,帮助确定研究课题,形成对 宋锦的全面认知。有助于对课题研究的继续深入,将文献内容活学活用,总结苏州宋锦 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概念、研究意义以及设计方法,为论文的写作奠定理论指导基础。
4. 参考文献
[1]文创衍生品设计在商业插画课程中的应用性研究[J]. 杨蕊,石岭.参花(下). 2020(05)
[2]张钰雪,何顺平,李彦潼,刘子航. 陌生化视角下扁平风格插画设计的弹性输出路径研究[J]. 包装工程,2022,43(18):184-194.
[3]新时代商业插画的发展与展望[J]. 郑晓彤.艺术家. 2022(0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
第8周(10/21)前进行选题申报
第10周(11/4)前任务书下达
第13周(11/25)前提交开题报告
第15周(12/9)前进行毕业设计开题答辩
(二)2024-2024学年第二学期
第4周(3/17)提供毕业设计说明书框架,毕业设计作品中期检查
第8周(4/14)提供毕业设计说明书初稿
第11周(5/1)提供毕业设计作品
第12周—第13周(5/8-5/19)进行展览
第13周(5/19)毕业设计说明书定稿
第14周进行查重
第15周进行毕业设计答辩
第16周完成毕业设计材料归档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