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并对具体的振兴乡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中国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故而,振兴乡村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中国走出“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村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研究的分析,总结目前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划编制的重要理论基础并对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特征和编制方法进行探究。(2)通过对现行多种与村庄相关规划的研究分析,寻找多种相关规划并存的主要矛盾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村土地利用规划实现的路径。(3)通过对研究区进行调查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等基础研究,全面摸清研究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情况,找寻阻碍村庄发展的桎梏,确定村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重点。(4)根据村庄特点和资源现状,合理确定村庄发展目标,划定三生空间,进行土地利用空间规划,形成开放型、集聚型、整体型的区域空间结构。(5)针对研究区内农业用地、居民点用地、旅游用地等重点内容进行专项规划,为研究区未来的村庄发展方向和保护提供了指导。
拟解决的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我国规划“政出多门”,体系紊乱、数量众多、 定位不清及分工不明,空间规划体系处于编制与管理的无序状态,并且目前规划缺乏法律的有力支撑,规划工作急需进入成熟的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国外: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新的城市与区域空间概念及形态逐渐形成,全球性的资源环境、社会稳定与公平、区域差异等问题成为社会焦点。人们也意识到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在宏观尺度( 区域)、中观尺度( 城市) 上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发达国家的空间规划理论和实践不受限于部门、区域的分割,其将不同空间尺度的规划整合为能够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具有战略性的公共管理体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村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研究的分析,总结目前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划编制的重要理论基础并对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特征和编制方法进行探究。
(2)通过对现行多种与村庄相关规划的研究分析,寻找多种相关规划并存的主要矛盾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村土地利用规划实现的路径。
(3)通过对研究区进行调查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等基础研究,全面摸清研究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情况,找寻阻碍村庄发展的桎梏,确定村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重点。
5. 参考文献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开创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J]. 李干杰. 环境保护. 2018(0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乡村振兴视域下产业结构升级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开题报告
- 江苏省房地产经济韧性评价及影响机制开题报告
- 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住房自有率空间分异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开题报告
- 产业协同集聚对不同等级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 “安居”真的能“乐业”吗?城镇住房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 房价上涨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开题报告
- 长三角城市群房价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开题报告
- 环境规制下乡村产业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贵州省 2012-2020 年度数据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 基于AHP法的长三角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开题报告
- 基于游客需求的无锡灵山佛教文化旅游区开发评价及建议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