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住房自有率空间分异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5 12:16:2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长三角地区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及其独具优势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迅速,战略地位不断加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划入的城市不断增多,目前已形成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的长三角城市群。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全面推进人的城镇化,完善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提升中心区其他城市人口集聚能力。流动人口不仅为长三角地区带来了人力资源,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还带来了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住房需求。研究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购房意愿具有较强的代表意义,可以为区域人口管理和住房制度改革提供指导方向,也可为我国其他地区人口布局优化和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随着流动人口经济地位的提高和政府各项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政策的实施,流动人口购房安家落户不再是难以企及的梦想。考虑到住房的固定性和城市的高房价,流动人口的购房意愿可能与其真实的城市居留意愿更为契合,且不易发生变化。目前学界关于城市居留意愿的讨论中,关注较多的是定居地选择、长期居住和户籍迁移等意愿,仅少数研究关注到流动人口的购房意愿及影响因素,其中又以新生代流动人口的购房意愿为研究焦点。这些研究基于某些省份或城市的问卷调查,对流动人口是否愿意在流入城市购房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已有部分流动人口城镇购房意愿存在区域差异化特征,这种差异正是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购房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运用的是不考虑空间因素的实证分析方法,比如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等。这些研究虽揭示了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的一些重要特点,但由于中国城市社会的复杂性和区域间的差异,区域性的研究结论不足以准确反映特定区域流动人口的购房意愿情况。

鉴于此,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基于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立足于空间分异理论,尝试运用GIS技术分析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空间分异规律,并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等探索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旨在为房地产市场的区域调控提供补充参考,以期有助于解决好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促进区域高质量城镇化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文聚焦于长三角区域,采用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为实证样本,重点探讨了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机理。

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了有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国内外文献;其次详细梳理了流动人口和空间分异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随后从CMDS中提取、整理研究区的相关数据,运用GIS技术分析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空间分异规律。

然后将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的影响因素划分为特征因素,并对特征因素进行数据描述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流动人口住房研究现状
受我国二元户籍制度限制,“流动人口”变成我国的专有名词,国外与流动人口比较类似的概念为“移民”,但移民涵盖所有迁移人口,其范围远大于流动人口。

Li(2006)提出市场上房价一直飙升,可能会让外来打工者在买房事情上灰心,新流入居民在城市安居落户也会把申请保障房考虑为一个可选项。

Burgess(2007)使用入侵演替理论来阐释流动人口的迁移过程,认为其最开始进入城市时,一般会选择在城市中心商业区居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论文研究计划安排如下:
(1)2022年11月1日—11月30日:完成论文选题,并查阅文献资料,理解选题基本内涵,完成开题报告;
(2)2022年12月1日—2022年2月15日: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形成初稿,并提交指导老师评阅;
(3)2022年2月16日—2022年3月15日:准备论文中期检查相关材料
(4)2022年3月16日—2022年5月15日:根据导师提出的论文修改意见,对论文进一步充实、修改与完善,并将修改稿提交导师评阅,同时完成外文文献翻译;
(5)2022年5月16日—6月15日:根据导师意见做论文的最后完善工作,进行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Allen-C Goodman. Following a panel of stayers: Length of stay, tenure choice, and housing
demand[J].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2003, 12(2):50-67..
[2]Burgess E W. The Growth of the City:An Introduction a Research Project[J]. City,2007,18:105-122.
[3]Haurin D R. Income Variability, Homeownership, and Housing Demand[J].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1991, 1(1):60-74.
[4]Li S M. Urban Housing in China:Market Transition,Housing Mobility and Neighbourhood Change[J]. Housing Studies,2006,21(5):613-623.
[5]Philip Mc Cann, Ward Charles. Real Estate Rental Payments: Application of Stock-Inventory
Modeling[J]. 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4, 28(2-3).
[6]Skovgaard Nielsen R. The Potentials of a Strong Social Housing Sector:The Case of Turks and Somalis in the Copenhagen Housing Merket[J]. Problems of Economic Transition,2008(50):44-64.
[7]曹佳宁. 浅谈北京市流动人口居住现状[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1):179.
[8]孙秀林,顾艳霞. 中国大都市外来人口的居住隔离分析:以上海为例[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120-129 148.
[9]朱祥波,谭术魁,王思亮,李燚. 城市流动人口的住房选择:事实与解释[J]. 南方人口,2015,(3):35-44.
[10]姜凯,侯明喜,龚海婷. 流动人口住房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调研世界,2017,(1):28-34.
[11]杨菊华. 制度要素与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J]. 人口研究,2018,(01):60-75.
[12]杨巧,陈诚. 房价会影响人口迁移吗?[J]. 经济与管理,2018,32(5):38-44.
[13]祝仲坤. 保障性住房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来自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证据[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98-108 166-167.
[14]刘佳纯,王子成. 广州市流动人口住房变动趋势及动因分析——基于Oaxaca-Blinder与Fairlie方法的分解[J]. 调研世界,2019,(06):1-26.
[15]蔚志新. 分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影响因素比较研究——基于全国5城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J]. 人口与经济, 2013, (04): 12-20.
[16]王振坡,郗曼,王丽艳. 住房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与租买选择差异研究——基于天津市的实证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18, 25(05): 44-51.
[17]汪夏明,万亚辉,汪灏,等. 新市民购房需求影响因素研究[J]. 建筑经济, 2019, 40(03): 86-92.
[18]甘霖,冯长春,王乾. 北京市房价与地价的动态关系——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 地理研究, 2016, 35(10): 1831-1845.
[19]李宛姝.房地产税收对房价的影响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2019,(01):75-9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