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长三角地区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及其独具优势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迅速,战略地位不断加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划入的城市不断增多,目前已形成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的长三角城市群。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全面推进人的城镇化,完善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南京、杭州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提升中心区其他城市人口集聚能力。流动人口不仅为长三角地区带来了人力资源,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还带来了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住房需求。研究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购房意愿具有较强的代表意义,可以为区域人口管理和住房制度改革提供指导方向,也可为我国其他地区人口布局优化和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随着流动人口经济地位的提高和政府各项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政策的实施,流动人口购房安家落户不再是难以企及的梦想。考虑到住房的固定性和城市的高房价,流动人口的购房意愿可能与其真实的城市居留意愿更为契合,且不易发生变化。目前学界关于城市居留意愿的讨论中,关注较多的是定居地选择、长期居住和户籍迁移等意愿,仅少数研究关注到流动人口的购房意愿及影响因素,其中又以新生代流动人口的购房意愿为研究焦点。这些研究基于某些省份或城市的问卷调查,对流动人口是否愿意在流入城市购房展开研究,结果发现已有部分流动人口城镇购房意愿存在区域差异化特征,这种差异正是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购房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运用的是不考虑空间因素的实证分析方法,比如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等。这些研究虽揭示了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的一些重要特点,但由于中国城市社会的复杂性和区域间的差异,区域性的研究结论不足以准确反映特定区域流动人口的购房意愿情况。
鉴于此,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基于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立足于空间分异理论,尝试运用GIS技术分析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空间分异规律,并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等探索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旨在为房地产市场的区域调控提供补充参考,以期有助于解决好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促进区域高质量城镇化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了有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国内外文献;其次详细梳理了流动人口和空间分异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随后从CMDS中提取、整理研究区的相关数据,运用GIS技术分析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空间分异规律。
然后将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购房意愿的影响因素划分为特征因素,并对特征因素进行数据描述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Li(2006)提出市场上房价一直飙升,可能会让外来打工者在买房事情上灰心,新流入居民在城市安居落户也会把申请保障房考虑为一个可选项。
Burgess(2007)使用入侵演替理论来阐释流动人口的迁移过程,认为其最开始进入城市时,一般会选择在城市中心商业区居住。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5. 参考文献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乡村振兴视域下产业结构升级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开题报告
- 江苏省房地产经济韧性评价及影响机制开题报告
- 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住房自有率空间分异及其影响机理研究开题报告
- 产业协同集聚对不同等级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 “安居”真的能“乐业”吗?城镇住房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 房价上涨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开题报告
- 长三角城市群房价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开题报告
- 环境规制下乡村产业发展与耕地利用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贵州省 2012-2020 年度数据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 基于AHP法的长三角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开题报告
- 基于游客需求的无锡灵山佛教文化旅游区开发评价及建议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