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新城建设作为城市扩张和发展的重要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兴起。
然而,部分新城建设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社会效益和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导致出现居住人口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活力不足等问题,引发了关于新城建设可持续性的思考。
在此背景下,对新城建设进行空间社会绩效评价,对于促进新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空间社会绩效评价的研究日益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空间社会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空间、社区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空间社会绩效的内涵: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明确空间社会绩效的概念、评价维度以及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构建花山新城空间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结合花山新城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全面反映其空间社会绩效。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武汉花山新城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社会绩效进行系统评价。
首先,本研究将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关于空间社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其次,本研究将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新城建设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为花山新城的空间优化提供借鉴。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的创新:将空间社会绩效理论应用于新城建设领域,从空间与社会互动的视角,对花山新城进行综合评价,拓展了新城评价的研究思路。
2.指标体系的创新:结合花山新城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包含空间利用效率、社会服务水平、人居环境质量、社会参与度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花山新城的空间社会绩效。
3.研究方法的创新: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问卷调查、访谈、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结合运用,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毛其智,吴志强.基于空间效用的城市更新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06):94-102.
2.龙花楼,叶嘉.面向空间品质提升的城市更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广州市荔湾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2):103-110 120.
3.张京祥,刘佳鑫,张浩.存量时代城市空间发展转型与绩效评价[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09):1-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