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宜城滨水区城市设计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实现城市空间与滨水资源的和谐共生。
通过对宜城滨水区发展条件、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研究,提出符合宜城实际情况的滨水区城市设计理念和策略,为宜城滨水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滨水区城市设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滨水区规划理论与方法:学者们探讨了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等规划理念,以及空间形态塑造、景观环境设计等方法,并探索了参与式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宜城滨水区城市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1.宜城滨水区发展条件分析:分析宜城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历史文化资源等,识别滨水区发展的优势和问题,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2.宜城滨水区城市设计理念:基于对宜城滨水区发展条件的分析,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提出符合宜城实际情况的设计原则、设计理念和总体目标。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并结合GIS技术、SWOT分析等工具,对宜城滨水区城市设计进行系统研究。
首先,进行文献研究,梳理国内外滨水区城市设计相关理论、方法和案例,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开展实地调研,收集宜城滨水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数据,并进行实地踏勘,了解现状问题和发展需求。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区域特色性:聚焦宜城滨水区的具体情况,结合其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差异化研究,提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设计策略。
2.多学科交叉:将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生态环境保护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融入研究中,构建多维度、跨学科的研究框架,以期更全面、系统地解决问题。
3.智慧化应用:关注智慧城市建设的趋势,探索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滨水区城市设计,提升滨水区的智慧化水平。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王洁,龙瀛,李俊.基于多尺度网络的雄安新区启动区滨水空间形态演化及优化[J].城市规划,2021,45(11):105-114.
[2] 孙鹏.面向滨水活力营造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3] 谢晓露,李郇.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城市滨水区景观更新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2,2(03):92-94.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