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建筑业在GDP增长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总产值持续攀升。至2012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在6.85%以上。2015年下降至2.3%,但建筑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8万亿。2021年虽也有所下降,但仍达到了7.01%,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且地位十分稳固[1][2]。
建筑业在国家经济向好的支撑下欣欣向荣,但这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建筑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危及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并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无形损失。通过文献统计分析,本人发现一系列致因理论都将人的不安全行为视作事故发生的关键性因素,大量典型安全事故调查分析也佐证了这一点:大部分事故是由施工人员引发的[3][4][5][6]。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2021年建筑从业者人数达5282.94万人,其中大部分施工从业人员为农民工。他们大多流动性大,文化程度较低,受教育意愿不强;加之施工企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普遍已流于形式且仓促简单,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安全技术能力缺乏,安全规定的遵守水平低下[8][9],对建筑工程质量、工程造价、交工日程等有着极大的影响。[10][11][12][13][14][15]。
我国开展建筑业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建筑业施工企业及建筑工地就已普遍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入场安全教育和班前教育等安全培训工作。近年来,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已经在全行业普遍实行,并不断步入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轨道,不断改革、规划新的安全教育培训手段,在事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党的十三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在建筑行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下,房屋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建筑建设工程项目的规模、功能和结构逐渐大型化、多样化和复杂化,且存在不间断作业、作业人数庞大和人、物、机交叉作业等特点[16],加之建筑施工行业本身所具有的高风险因素,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越加频繁。据统计,近年来房屋建筑行业施工安全事故发生频率仅次于矿采行业,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目前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主要采用“集中培训或大课堂学习”的培训方式,该培训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这种“受训人员繁杂”的培训方式的学习内容通常长期重复,不同工种、专业之间的学习内容大比例相似或相同,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受训人员通常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方式单一,在课堂上缺乏氛围营造与互动,通常会使受训人员感到枯燥乏味,最终导致费时费力而培训效果不佳的情况;“集中授课”的教学形式受限于培训师和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无法大规模展开,难以保证施工人员能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影响培训效果;“课堂讲授”的培训形式一般容易忽视实操、实践的重要性,理论教学无法与现场环境贴合,致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大大降低了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纸质化”的工作文件使受训人员信息登记、考核、阅卷和成绩登记等工作耗时耗力,使得调取和信息统计等工作十分繁琐等。正因如此,传统的安全培训并不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施工从业人员安全综合能力仍然较低,不具备识别安全隐患的能力和意识,从而产生不安全的作业行为[16][17]。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绪论部分,本人深入探究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整理总结了国内国外有关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探究的相关文献,归纳了现有研究取得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进而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肯定了安全教育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其重要地位,并通过新时代建筑业施工安全生产形势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指出传统安全教育模式在大部分情况下已经力不能支,进而提出构建新的施工安全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2)第二章,本人罗列了与论文相关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大量事故原因报告和文献阅读分析,指出由于施工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生产技能缺乏等因素造成的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是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诱因[3][4][5][6][8][9]。而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是消除其不安全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率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和途径[10][11][12][13][14][15];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分析,了解传统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培训模式和新兴培训模式的研究现状,找出现行培训模式存在的优缺点和局限性,进而明确研究方向。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
通过相当数量的文献检索和研究分析,了解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培训模式的研究现状;对一系列事故致因理论进行梳理,研究分析一系列学者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研究内容提供理论支撑。
(2)通过调研获取数据
4. 参考文献
[1] 建设部.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3] 周旭东.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直接原因及措施分析[J].安徽建筑,2022,29(03):180-18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1周(本学期第1周)
阅读文献,撰写开题报告,并报指导老师审阅。
第2周(本学期第2周)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