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公路交通变得窘迫、局促起来,日益成为制约突飞猛进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打破瓶颈、发展交通的深切呼唤,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传来。1985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历史性地突破百万公里。然而,公路交通部门调查显示,这百万公里的公路交通存在三大突出问题:运输工具种类繁多,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车辆纵向干扰大;公路沿线城镇密集,穿越城镇横向干扰大;公路交叉口多,通过能力低。这三个问题严重影响着公路交通功能的发挥,“高速公路”进入J国人的视野。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率先一步,总投资1.5亿元的“沪嘉高速”建设工程于1984年底正式拉开帷幕。至1988年10月,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横空出世。1990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02.8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22公里,一级公路2617公里,二级公路42177公里。紧接着,高速公路的建设浪潮如燎原之火,在神州大地熊熊燃烧起来。1995年,我国高速公路达到2141公里;1998年末达到8733公里,居世界第六位;1999年10月,突破了1万公里,跃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末,达到1.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三位;2001年末,达到1.9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2004年8月底突破了3万公里,比世界第三位的加拿大多出近一倍。近3年多来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继续突飞猛进地发展,2007年新修通高速公路8300公里,截至2009年6月底,已经一共建成高速公路48896公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认,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绝对数量来看,我国高速公路总量仅相当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占公路网的比重远远低于多数发达国家,高速公路总量同我国人口、经济、资源的客观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高速公路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在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干线公路上,交通拥挤情况十分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东、中、西部各地区公路总量存茬较明显的差异,高等级公路数量更是相差悬殊。东部地区共有高速公路10000余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50%以上,中部有5000多公里,占25%左右,而西部只有3500余公里,仅占20%不到。此外,在全国高速公路超过1000公里的7个省中,东部地区有5个,其中山东超过2000公里,、广东分别超过和达到1500公里,而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超过1000公里的省各只有一个,分别是河南和四川。另外我国的公路货运业也面临着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面对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日益增多的时效性强、附加值高的产品,社会公众越来越强的时间价值观念和日益尖锐的国际贸易商战,对于公路货运业来说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美国每人每年要消耗的货物运输是28吨,我国是8吨多一点,不到它的三分之一。其问题突出表现在车辆结构不合理,技术状况较差;公路货运站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区域分割,体制封闭,运输效率低下;企业粗放经营,运输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主导公路运输市场的大型运输企业,难以组织规模化和网络化的运输。因此,迅速改变传统的公路运输生产方式,以满足商品经济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建立全新概念的公路快速货运系统已迫在眉睫,近两年来,在全国一些经济发达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地区,己经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公路快速货物运输业务,并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果。在技术上,虽然一些大的技术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但在一些具体的细节处理上,我们还与他们存在较大差距。比如说护栏,一些发达国家的护栏在设计上就和我们的不一样,有些甚至是用木头做的,车撞上去以后,可以把护栏撞断,但汽车的损伤很小;而我国的护栏基本上都是钢的,对车的损害比较大。
目前,我国公路交通事业仍处在大建设、大发展阶段,高速公路正处于形成冈络的关键时期。国家高速公路网有48%的路段在建或尚未开工建设;国省干线公路中还有3万多公里的公路为砂石路面;国道中13%的路段仍处于拥挤状态。特别是当前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拉动内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今后我国公路发展总体方向是:加快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提高国省道干线公路等级,改善农村公路行车条件,逐步形成质量、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建、养、管并重的公路交通网络。重点是逐步构建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收费公路网络和以普通公路为主体提供政府普遍服务的非收费公路网络。同时,要加快推进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和不停车收费进程,进一步提高收费公路的通行效率和通行能力。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1、基本内容:
(1)根据设计公路的交通量及其使用的任务和性质,确定公路的等级,再结合沿线自然条件与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进行路线方案论证与比选,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2)推荐一个最佳方案进行详细技术设计,内容包括:路线的平、纵、横设计,路面设计、路基设计、排水设计及其它构筑物设计。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1)收集设计所用的规范和依据,例如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
(2)收集设计所用的资料。收集并分析当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资料。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工作基础:
(1)电子版地形图,比例1:2000。
(2)据调查,2022 年9 月的交通量与车辆组成如下
车型 | 小汽车 | 解放 CA10B | 东风EQ140 | 黄河JN162 |
辆/日 | 4500 | 250 | 400 | 200 |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0%。
(3)拟建年月:2023 年9 月,建设期2年。
(4)本路段设计使用年限为15 年。
(5)路网服务指数:12。
(6)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1)沿线地形地貌
平昌县全境地质属四川东部地台区,县境内地质构造介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新华夏系构造和仪陇、巴中、平昌莲花状构造复合交接部位。县境地貌属四川盆地外围山地区,大巴山山地。山脉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略呈向西南方向凸出的弧形,山顶有平坦顶面,最高海拔1338.8米,最低海拔350米,相对高差500米,大多数山高700-1000米,农耕地一般在海拔700米左右;县境丘陵分布在海拔380-480米之间的白衣、岳家、高峰、金龙、元沱等地,面积30万亩,占总面积的9%。地表形态为高丘地貌长条形。
2)气象
平昌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多年日平均气温为16.8℃,除北部低山区外,都能稳定通过在0℃以上。县境降水,主源于太平洋暖气流夹带的大量水汽,在大巴山的阻滞和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年降水夏多,冬少,常出现冬春偏旱,夏秋偏涝现象。县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1366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12毫米,全年雾多,风速小,雨量充沛,空气湿润。
3).地层构造及工程地质层组划分
本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侏罗系蓬莱镇组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白垩系苍溪组砂岩、泥岩以及第四系。区内基岩浅埋,第四系厚度不大,主要为残坡积层、洪积层和冲积层,冲洪积层沿河谷地带零星分布,岩性均以粘质砂土和砂质粘土为主。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简单,地下水类型以构造裂隙水为主,含水层由侏罗系上统和白垩系下统组成。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型为主,少量为重碳酸钙镁型或重碳酸钙钠型。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缓坡、谷地或浅切割的地区、地表植物茂盛、裂隙发育的地段补给量大;反之,补给量小。评估区区域地质构造归属于仪(陇)巴(中)平(昌)莲花状构造的东部。莲花状构造以仪陇瓦子场、平昌响滩为高磁力区中心,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褶皱轴线为构造体系图弧形,断裂不发育,背向斜呈微环形排列,顺时针扭动本地区由西向东形成元沱穹窿、平昌向斜、泻巴河鼻状背斜入税家漕背斜。
4)地震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2008年地震后修正版)(图2-6),研究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均为0.05g,仅在县域南部部分地区
5)沿线筑路材料的情况:
钢材、木材、水泥、汽油、柴油等外购材料均由市场供应采购:
石料:在附近的石料厂采购各种规格的石料。
砂料:本工程用砂料均需外购:
工程用土:本工程地势较平,路基用土可采用沿线取土方式解决。
本路段工程沿线有同级路及低等级县、乡公路穿过,交通条件便利,工程建设用水、用电均有保证。
6)参考文献
[1]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2]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2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3]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2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4]张京穗.道路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5]孙家驷.道路设计资料集 2 路线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6]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7]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8]刘伯莹,姚祖康.公路设计工程师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9]黄海鸿,杨小平.基础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0]康谷贻.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1]陈忠延.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桥梁工程分册[M].北京:2000
[12]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2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2
[13]交通部.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14]交通部.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15]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16]许金良.道路勘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