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级 “音海徜徉(一)”毕业音乐会开题报告

 2022-12-17 14:16:2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的早期作品。有人认为该作品时是贝多芬前半生的写照,反映了作曲家内心孤独但又不向命运低头的执着的性格。也有人认为此曲是贝多芬在察觉到自己的耳朵有毛病时忧伤而作。第二乐章的节奏是Adagio cantabile (如歌的柔版),降A大调,2/4拍子。温馨而虔敬,如同抒情的无词歌。本乐章的主题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旋律,它曾被现代轻音乐队改编为轻音乐曲,成为通俗音乐中的精品。贝多芬对生命、对人类的爱就像阿波罗的阳光一样,明澈地闪耀在每一个音符上。总体来说比较轻柔而从容,像是在叹息,在力度上较弱,在速度上较慢。

目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2017级“音海徜徉”毕业音乐会——本人承担的角色及演奏曲目《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二乐章》的研究体会

本课题是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由四位同学组成,主题定为:2017级“音海徜徉”毕业音乐会。

在本场音乐会中,我承担了钢琴演奏角色,这期间,我都做了练习钢琴等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参考研究,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贝多芬进行生平介绍,背景等相关内容描述。本课题主要是以对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二乐章》的和声、曲式分析、演奏技巧为主。采用音乐分析法对作品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分析其和弦、织体、调性、曲式结构等方面。最后综合音乐美学的思想,谈谈贝多芬的作品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朱立元,等.西方美学通史第七卷:二十世纪美学(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1999.

[2]韩 锺 恩. 对 音 乐 分 析 的 美 学 研 究 —— 并 以“[Brahms Symphony No.1]何以给人美的感受、理解与判断”为个案[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

[3]朱立元.西方美学通史(第七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

第10-13周:开始选题并完成毕业设计“音乐会”选题

第14-15周:教师下达毕业设计“音乐会”任务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