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长恨歌》创作于1932年至1934年间。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扩张,国民政府却步步退让,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黄自创作这首《长恨歌》,对于抒发人物形象和内心情感,恰当地运用了富于戏剧性的接近歌剧咏叙调的写法,可见黄自驾驭大型声乐的能力之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目的: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黄自《长恨歌》中的音乐特征以及演唱。
首先从黄自在创作《长恨歌》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入手,本课题主要是艺术歌曲的特征研究,结合作品进行以下的几点研究:首先了解当时作者是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其次接着对这首歌的音乐特征进行研究;最后理解这种风格对以后的音乐创立所带来的影响。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的参考研究,对本次研究的对象黄自在创作《长恨歌》时的背景等相关内容进行描述。本次课题主要是研究黄自在这首歌中运用的音乐特征和演唱方式,接着对《长恨歌》中所运用到的音乐理论,民族调式、和声,诗词运用技巧,甚至他所用到的西方乐器,这首歌带来的积极影响。
步骤:
4. 参考文献
[1]吕洪静. 唐、宋大曲的“入破”曲段在戏曲中的应用[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0(02):56-59.[2]吕洪静. 从《西安鼓吹乐》看唐宋大曲中“入破”二字的含义[J]. 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0(04):34-36.[3]吕洪静. 唐宋大曲的“入破”与西安鼓吹乐中“赚”的比较[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04):1-8.[4]王誉声. 试谈唐宋“大曲”的源流[J]. 交响.西安音院学报,1984(03):19-26.[5]王安潮. 宋代大曲考[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02):195-200.[6]王安潮. 古今唐大曲研究得失谈[J]. 文化艺术研究,2009,2(02):77-84.[7]王安潮. 唐大曲与后世之乐的关系研究[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02):22-36.
5. 工作计划
1、第 1 周2月25日~3月 1 日下达任务书
2、第 2 周3月 4 日~3月 8 日完成开题报告
3、第 3 周3月11日~3月15日论文写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品牌社群营销策略研究——以小红书为例开题报告
- 自媒体背景下品牌传播开题报告
- “中国元素”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开题报告
- 品牌联名营销初探开题报告
- 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审美培养策略研究 ——以统编版教材为中心开题报告
- 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 An Application Study of Competency-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o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开题报告
- Strategies for Error Correction Feedback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rammar Learning开题报告
- A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in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of English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开题报告
- Ethical Environment and Ethical Identity: A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of Gone with the Wind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