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以《临安遗恨》为例开题报告

 2022-12-20 10:34:2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浅谈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以〈临安遗恨〉为例》的研究背景是: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它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幽雅古朴,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历史上曾古筝也在飞速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首选的民族乐器之一。特别是随着从五声音阶发展到七声音阶,从演奏民族传统乐曲发展到演奏外国乐曲,扩大了筝在音乐中的影响力。在各大乐器争先恐后的出现的今天,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特点,那么古筝的发展之路是如何呢?在艺术道路上的创新又是如何呢?

2.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分析展开对古筝艺术发展创新的思考。通过对临安遗恨的创作背景和旋律素材的了解,诠释表达出作者给予作品的乐思以及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3.研究意义是:现如今世界文化的融合,筝乐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民族风格。西方古典音乐元素的注入影响并引领的中国古老艺术的变革与发展。西方与东方精神的贯穿,古典与流行的交融是现代音乐发展的方向。《临安遗恨》作品的出现预示着古筝交响化的发展已拉开序幕。筝,这门已经拥有了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艺术必然能以新的形式在新的时代演奏出新的乐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1.本课题《浅谈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以〈临安遗恨〉为例》的研究内容是:通过从“传统”到“现代”筝乐的发展介绍,从时间角度来对每个不同时期的筝乐发展的特点和形式与变化进行了梳理。然后以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题材特征进行分析。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是一首浓缩了中国传统音乐精华同时具有现代音乐元素的一个典型曲目。以著名《满江红》的曲调为旋律素材,采用主题变奏曲式,民族旋律调式,辅以现代和声,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旋律化,增强叙事感。最后是对古筝协奏曲发展创新的思考。该部分主要探讨了古筝协奏曲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预期目标是通过对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分析展开对古筝艺术发展创新的思考。大致按照三个步骤一步步进行,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与定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1.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古筝发展道路的历史和现状;通过举例《临安遗恨》的分析,展开对课题的研究与总结。

2.步骤是1)介绍古筝的历史由来

2)简述古筝发展道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6年第Z1期[2]《韩庭贵古筝演奏与创作研究》赵绪帅 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3]《浅谈古筝演奏技巧的演变与发展》张维 湖北艺术学院讲师[6]《山东派古筝艺术》 中国古筝网2011.11[4]廖文珺.高山流水觅知音——古筝艺术传统与创新的思考 音乐创作2015.8[5]陈满欣.论古筝演奏的继承与创新——谈现代古筝艺术的发展新世纪剧坛2011.1[6].何蕾. 古筝演奏中的悲情表达. 四川戏剧. 2018(05)178-181[7].张鸿宇. 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浅析. 北方音乐. 2016(06)183[8]浅析《临安遗恨》中的感情色彩和演奏技巧[J]. 唐甜.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09)

5. 工作计划

1、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 第15-18周选题、摸底,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开学下达任务书。

2、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 第5-8周撰写开题报告3、第9周 论文写作4、第10周前期检查5、第11周完成论文初稿6、第12周中期检查,指导教师审阅7、第13周论文修改8、第14周完成修改任务,进入创作第二稿。

9、第15周后期检查10、第16周 指导教师、评阅人评分11、第17周 论文答辩1、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 第15-18周选题、摸底,2022-2022学年第二学期开学下达任务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