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公元前374年,由田齐桓公开办稷下学宫,因其位于临淄稷门之下而得名,存续达150余年。稷下学宫是集讲学、著述、育才于一体,兼有咨议作用的机构,是当时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立大学。稷下学宫的兴办是我国学术自由发展的最高峰,不仅推动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教育、文化的发展,也为后世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奠定了深厚悠远的思想文化基础。
中国古代对稷下学宫的研究没有专著,只在部分典籍中有零星记载,直到近代才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1930年,金守申在《稷下派之研究》中第一次将稷下先生作为一个学术团体进行研究,但内容相对笼统。1935年,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出版,书中收录了大部分著名的稷下学者,为后世稷下学宫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越来越多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更深入的研究,推动稷下学的研究朝向系统化、专业化发展,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对稷下学宫的历史渊源、办学特色、历史意义等方面。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稷下学宫的发展脉络、稷下学宫中的学术自由之风、稷下学宫学术自由不可复制的原因探究及启示。
稷下学宫的发展脉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促使稷下学宫建立的原因,第二部分是稷下学宫的发展历程。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精读法:读王志民的《稷下学公开课》,把握稷下学宫的发展脉络、特点及其文化精神的当代价值;
2、文献研究法: 在图书馆、中国知网查及相关网站阅读大量相关的资料、文献,并加以认真地研读、分析,总结前人的研究方法与结果;
4. 参考文献
[1]桓宽.盐铁论[M]陈桐生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88.
[2]孟子,万章,公孙丑,等.孟子[M]万丽华,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91
[3]王志民.稷下学公开课[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4.10月—11月 见面(或网络)沟通,确定题目。
2. 2024.11月— 12月 选题,教师申报课题,学生完成资料索引,阅读资料
3.2024.12.25—2024.2.24 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继续查阅资料,为撰写论文做准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