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视野下对宋词二分法问题的反思开题报告

 2023-03-10 10:20:4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王国维先生曾在《宋元戏曲考》中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意为每个时代都有当代的代表性文学,在特定时期留下光辉绚烂的篇章。宋词作为有宋一代最具色彩的文学形式,引起后世诸多学者的讨论,其中关于宋词风格的分类“二分法”观点各不相同。

首先尝试利用“婉约”“豪放”来进行分类的是南宋词人张炎,在《双溪诗余自序》中提出:“今之为长短句者,字字言闺闱事,故语糯而意悲。或者欲为豪壮语以矫之,夫古律诗且不以豪壮语为贵,长短句命曰‘曲’,曲其曲尽人情,惟婉转妩媚为善,豪壮语何贵哉?”在宋季,王炎将宋词粗略地分为“闺闱事”与“豪壮语”两个种类,这是二分法的先声。而至明代张綖,进一步明确提出“婉约”“豪放”二分法:“按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故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后山评东坡词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所录为式者,必是婉约,庶得词体。”在张綖的理论中,“词体”将宋词的格律形式、胆识才力、境界情思等统统囊括进去,在以感性为主导,主观地将宋词文本一分为二,将“婉约”与“豪放”对举,这无疑使两个抽象观点更具象,也更容易为人所理解。又经过王士禛与刘熙载的宋词评判,不断提高“豪放”地位,打破“婉约”作为词坛正宗的观念,在真正意义达到了二分平等,甚至“豪放”隐约要高于“婉约”。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政治因素与时代影响,社会普遍推崇刚健雄浑之美,而婉约词被认为阴柔,是统治阶级的享乐描绘,是建立在压迫底层人民之上的阶级糟粕,因此贱婉约而崇豪放是时代的选择。此时二分法仍然是在“词派”框架下的,将诗人笼统地归于一派,尽管有对于二分法地反思于反驳,但是二分法地影响依旧深远。在基础语文教材中,对于诗人的认识仍然是被通过“豪放”“婉约”二分法进行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吴世昌先生所引起的关于“有无豪放派”的大争论中,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基本认同“二分法”二分宋词并不合理,从而出现“三分”、“七分”但依旧难以统一观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篇论文研究的课题是接受视野下对宋词二分法问题的反思 。对于“二分法”出现、发展和当代学术界对于“二分法”问题基本看法简单介绍。主要研究内容为“二分法”的割裂化倾向与审美僵化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图书馆及中国知网上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二分法”的诸多争论和接受美学,在此基础上阅读有关宋词的相关文论,从中获取研究的方向。

2、文本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阅读大量宋词,参照学者普通认同的宋词分期进行共时和历时对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 1999.

2.孙克强著. 唐宋词学批评史论,河南大学出版社 , 2017

3.王辉斌著. 唐宋词史论稿,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2022. 11.15—2022.1.4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2022.1.5— 2022.3.5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2022.3.6——2022.3.20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