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鬼形象开题报告

 2022-12-08 10:10: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

狐鬼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源远而流长,到了清代更是到达了创作的顶峰。因狐鬼超越现实的特性和故事中寓意主体的神秘、神奇的超自然能力,使这类题材在文学表现中展示了强大感染力、说服力和威慑力。一部《聊斋》解千狐,在蒲松龄的笔下,狐鬼各方面的形象都得到了极致的发展与补足。蒲松龄先生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以狐鬼为主角的跌宕起伏,交织着爱恨情仇的故事。再以相同的手法已不可能逾越这座大山,然而《阅微草堂笔记》可谓是狐鬼题材中的一股清流。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创作始于乾隆五十四年终于嘉庆三年,历时十年。十七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大动荡、大斗争的社会条件瞬息万变,有力地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发展。纪昀在前辈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汉学的征实,鄙薄宋学的虚伪和空谈。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纪昀开始用文字勾勒讽刺这些假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对其进行严厉的斥责与抨击。同时在志怪小说已经形成完备体系的清代,纪昀在这种大背景下,一方面吸收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新模式,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从而产生了这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文言文笔记小说集,内容都是记录当时作者听闻来的一些奇闻异事,由于大多是出自熟人之口,所以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加上作者只是客观叙述,没有经过过多的艺术加工,一些诙谐的故事读来让人忍俊不禁,而悲惨的故事也更显其沉重。也正因其现实,不论是对病态社会的解析、对人心时态的揭示还是对社会下层人民深刻的同情与怜悯,作者都通过狐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让大众可以更直观的看到一个真实的清代社会背景缩影。封建思想、宋学、假道学加于人身上的枷锁造成了许多残酷而又令人读之胆寒的历史事件,从《阅微草堂笔记》中,也可让人窥探一二。纪昀半生为官,仕途总体是顺遂的,不过也经历了坎坷,曾被流放到伊犁,但作为重臣,在知识分子中很是突出。不同于其他志怪小说中通过狐鬼来反映人间的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也不同于那些歌颂太平、粉饰太平的政治思想的传声筒,纪昀作为一个“世故老人”存在于狐鬼形象的背后。透过这层假面,可以看到一个博学老儒对道德沦丧的忧虑,对官场黑暗的指责,对思想固板的嘲讽。纪昀书中狐鬼都共收录故事1200则左右,其中狐鬼题材的故事有699则,占总数的58%,是一部狐鬼文学的集大成之作。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论文以《阅微草堂笔记》为中心,结合作者生平,主要分析狐鬼的形象、创作目的、语言的艺术成就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狐鬼形象的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 文本细读法。阅读纪昀的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2. 归纳法。根据《阅微草堂笔记》描写狐鬼的所有篇目内容,对其进行归纳分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20世纪《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综述汪龙麟 殷都学刊2000-032.《阅微草堂笔记》研究丁立云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05 3.《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的回顾魏晓虹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74.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世界的构建易琼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055.乾嘉年间的鬼狐怪谈龚鹏程 中华文史论丛2007-066.《阅微草堂笔记》之汉语史资料吴庆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117.纪晓岚因果轮回观念之危机——以《阅微草堂笔记》为视角杨亮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8.妖艳的梦幻——试谈明清狐文学中的性心理山民 明清小说研究1996-099. 试论《阅微草堂笔记》狐鬼题材的描写左红英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0610. 绘文人色彩 揭科举弊端——《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文人形象之比较何继恒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8 11.清代文言小说女性形象研究现状刘琦 蒲松龄研究2009-0612.雍容有益人心儒道佛整合——《阅微草堂笔记》之三层解读蒋小平 中国文学研究2005-03

    5. 工作计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2月 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22年2月至3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