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慎独”思想探究及其对当代现实的指导意义开题报告

 2022-12-08 10:10: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当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达与普遍,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物质前所未有的迅速发达,对比之下,人们的心灵道德建设却未跟上步伐。现代快速的生产、生活节奏使得人们的心灵也难以在各种繁复光怪的物质世界中沉静下来。“反求诸己”的道德内省、道德自立,成了当今的迫切任务。

《中庸》作为中国古代流传千年的优秀文化典籍,是一部言简意深、光华灼耀的令人惊叹的经典之作。它也可以说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后来,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推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它讲述的“中庸之道”直接诉诸人最切实的生存方法论,亦传述直击人性核心价值的金玉良言,因而具有千年绵延不断的形而下学乃至形而上学的普世意义。它里面的“慎独”思想也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养分。我们可以穷源溯流,回归典籍《中庸》探究“慎独”思想,以期为我们当代现实提供有益指导。

“慎独”思想之于“中庸”之道可谓不可或缺。它的重要程度曾被拔至高如晚明大思想家刘宗周所言:“《中庸》之道,慎独而已矣。”这是说,他认为“慎独”之道是贯穿整部《中庸》的。这是因为“言慎独,而身、心、意、知、家、国、天下一齐俱到。”(《学言上》刘宗周)一个“慎独”的君子,上不负天下不负人,外不负众内不负己,因而他在己位就做好己位之事,众人看他的时候他是正义的样子,众人不看他时,他亦是正义的化身,如此他在独处的时候,身体展现的、心里想着的、念头所起的、智慧所含的,都是有益于众人的,那么在面对家庭的时候,他自然从心去孝、用心去仁,面对国家职务的时候,也自然仁德尽心。

“慎独”是对内在欲望的挑战,“慎独”是一种“反求诸己不假外求”的道德修养方式。鉴于当下的道德滑坡现象,试着从社会风气、学校道德教育、网络道德建设等方面做一简要概括与阐释。“慎独”之于社会风气的启示主要从现代人急躁、功利、近视等方面进行说明。“慎独”之于学校道德教育的启迪主要从中学生和大学生两个群体中加以阐发。“慎独”之于网络道德的建设主要从当前网络道德失范的现象出发指出我国今后网络道德建设的出路。

而目前对于《中庸》“慎独”思想研究的论文不够丰富,在这些论文中各家的观点又都各有偏差。本文致力于回到《中庸》原文中对“慎独”进行内涵深挖与探究,在此基础上明言其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中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典籍之一,它提倡的达到仁和至善的“中庸之道”不仅在人们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方面提供了一盏璀璨华耀的明灯,亦在国家的治理、完善方面做出了深湛清明的指引。

而 “慎独”可谓《中庸》“中庸之道”中最为重要的思想内涵之一,是实现天下盛行“中庸之道”的基本路径。君子“慎独”,在隐微深入处都始终持守一份为中庸道之心,时时省察自身、处处警戒自己,故而更有益于道的推行。

另外,对于当今现实来说,若有越来越多的觉醒者从个人层面开始选择最适宜的有益于整个社会长远发展的方法,这个社会便可能走向越来越好未来。中庸仁爱之道是这样一种我国优秀古老传承文明中的方法,而“慎独”思想为其指明了更清晰直接的第一步。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将主要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论述《中庸》“慎独”思想。

第一部分主要对“慎独”思想之于《中庸》和其当代价值进行概说。阐明“慎独”思想在《中庸》中的重要地位,论述“慎独”之于“中庸之道”起到的贯穿始终的作用,并且说明当代为何需要“慎独”之法。

第二部分重点细致分析《中庸》“慎独”思想的内涵,其中将具体从内容、意义价值、方法论三个方面论述“慎独”思想所蕴含的深刻而又广博的道理。在内容方面,需要明晰“慎独”要注重在隐微之处仍然持守为众正道的特质。在意义价值方面,要明晰“慎独”对于“中庸之道”的由近及远的扩散效果。在方法论方面,首先要说明行“慎独”需坚持,再者便是需要立诚心,然后需要不断进行知识的学习扩充以及实行,最后还要懂得“素其位”做好当下位置上的事情的实践艺术。

第三部分则主要探讨其在人世指导方面具有普遍价值的精微深广的“慎独”思想。结合“慎独”思想内涵,试着从社会风气、学校道德教育、网络道德建设等方面做一简要概括与阐释,为当今现实提供一些具体建议。

本论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 “慎独”思想之于《中庸》及其当代价值总说

二、《中庸》中的“慎独”思想内涵

1、慎独”思想内容探究

2、“慎独”思想的意义叩问

3、“慎独”之道如何行之

三、“慎独”思想对当代现实的指导意义总结

预期目标

1、明晰“慎独”思想内涵

2、探究并总结“慎独”思想对当代现实的指导意义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本细读法。细读《中庸》原文、翻译与注释,重点阅读“慎独”有关内容。

2、比较研究的方法。比较不同作者对《中庸》“慎独”思想的解读,研究其内涵及对于当代的影响。

3、例证分析法。深入分析《中庸》中“慎独”思想的有关原文例子,并探讨其之于我们当代的价值。

步骤

1、阅读《中庸》全文原文、翻译、注释,结合当代背景深入体察原文含义。

2、结合各家论文重点深入分析《中庸》中“慎独”思想的内蕴。

3、结合各家论文重点深入分析《中庸》中“慎独”思想之于当代的价值。

4、初步设定论文写作大致框架、思路,写作开题报告。

5、与指导老师一道明确论文写作框架、思路,开始论文初稿写作。

6、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最后定稿。

4.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节集,中华书局,2014.

[2]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哲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3] 刘宗周“慎独”思想研究,张慕良,2015(06).

[4]《中庸》“慎独”探论,陈琳2006(05)

[5]慎独教育让学生成为自身成长的主人,闫华英,2012(05)

[6] 古人的自我修养法,黄正彪,语文知识,1998-07-15 期刊

[7]慎独:学生道德教育之光,薛涛,山西教育,2002-05-25 ,期刊

[8]慎独:道德月亮,薛涛,教育文汇,2002-12-01

[9] 中国传统儒家“慎独”之本义及当代价值,贾凤姣,曲阜师范大学,2011-04-01

[10]论中庸思想在心理健康内容中的应用,谷玉婧,马克思主义学刊,2017-03-15,辑刊

[11] 慎独,袁敏杰,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7-08-15 ,期刊

[12]慎独新解,池莉,教师博览,2012-03-01,期刊

[13] 品味慎独 以德育德 ,张明,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09-28 ,期刊

[14] 中庸探微,赵法生,儒教研究,2009-06-15 ,辑刊

[15] 孔子“中庸”思想浅说,张成权,朱子学刊,2005-12-31 ,辑刊

[16] 《中庸》的素位之学与接纳世界的远近之维,陈赟,齐鲁文化研究,2007-12-31 ,辑刊

[17] 中庸之道为什么必须以诚为基础,陈赟,思想与文化,2007-12-31, 辑刊

5. 工作计划

序号

起迄日期

工作内容

1

2022.11月——2022.12月

确定选题

2

2022.12月——2022.2月

完成资料索引,阅读资料

3

2022.02.22——2022.03.6

完成开题报告

4

2022.03.7——2022.03.18

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5

2022.03.20——2022.04.24

完成论文初稿

6

2022.04.27——2022.05.20

完成论文修改稿

7

2022.05.18——2022.05.25

交定稿,指导老师审读论文

8

2022.05.27——2022.06.03

准备答辩

9

2022.06.04——2022.06.14

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