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文化与苏轼涉香诗词探析开题报告

 2023-10-24 09:09: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北宋时期,政治清明豁达,人民安居和乐。在物质和精神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和饱和之后,风雅之事应运而生。士大夫阶层出现,寒俊崛起,乡不在仕的读书人也从畴野走向了声色鼎沸的汴京城,成为了文人雅兴传播和普及的重要一环。后人着眼于宋朝的文化繁盛和审美意趣的代表之作,首推宋人四雅。士大夫阶层的风雅产物上达天听下至坊间,将多层次、多情韵的“宋朝美学”推向了历史的魁首。宋人的生活中,充满四时应景雅事,《梦梁录》所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焚香也与琴、书、花、茶、诗、礼并称宋代七雅之一。它是传统文化中一条看不见的文脉,通过特殊的“鼻观”,给予人端庄且宛转有趣的审美体验。

研究现状:香文化诞生在迄今6000多年的石器时代,它萌芽于远古祭祀,发源于春秋战国,从神坛走向宫廷贵族再进入寻常百姓家,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史中诞生的文化结晶。香料的寻觅,香方的创新,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焚香的风雅,蕴含着中华的精神气度,民族传统,美学理念、价值取向、思维模式。香文化发展到两宋时期到达了审美的巅峰,在历史上留下馥郁芬芳的一笔,同时成为北宋文人重要的精神依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

笔者拟从“香文化渊源”“苏轼涉香词创作概况及成因”“苏轼涉香词的审美意蕴与文化内涵”三大方面深入探析香文化及其在苏轼诗词中的体现,结合其诗歌创作实践,力求对其内涵特质进行尽可能详尽的研究。

第一部分是绪论,细致分析研究现状,指出不足,阐明本课题研究方向及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交叉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在论述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研究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参考了众多前辈学者的研究感悟与成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宋)吴自牧著,王旭光校注. 梦梁录[M].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
[2] (汉)郑玄著,(唐)贾公彦疏,彭林整理.周礼注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 (宋)苏轼,苏轼诗集[M].中华书局,1995.
[4] 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M].中华书局,2002.
[5] 唐圭璋编纂,王仲闻编纂,孔凡礼补辑.全宋词第1册[M].北中华书局,1991.
[6] 杨庆存,郑倩茹.北宋尚香文化与人文内涵[J].东北师大学报,2019(4).
[7] 姜丽霞.宋代“鼻观”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21.7-11.
[8]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第6卷[M].中华书局,1991.
[9] 张晓红.《全宋词》香事类词汇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10] 余泱川,董秀娟,陈娇.基于文献的苏轼香药养生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杂志,2012.
[11] 吴苏萍.宋代熏香文化及其文化书写[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12] 陈才智.闻思所及共香焄——苏东坡的海南香缘[J].文学与文化.2018(12).
[13] 朱雯静.北宋词之香意象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14] 王友胜.论海外苏轼的生存困境和应对措施[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22.
[15] 马宁,苏轼贬谪淬炼心境之蜕变[J].文学教育(上),2022(09).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序号 起讫时间 主要工作内容

1. 2024.11.15——2024.1.5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 2024.1.6——2024.3.5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 2024.3.6——2024.3.10 完成开题报告
4. 2024.3.11——2024.3.15 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5. 2024.3.16——2024.4.15 完成论文初稿
6. 2024.4.16——2024.5.15 完成论文修改稿
7. 2024.5.16——2024.5.20 交定稿(2 份),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学生查重检测
8. 2024 年 5 月底 老师评阅论文、学生准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