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鲁迅研究中的思想研究板块,在有的地区也被定义为鲁迅哲学研究。特别是以王富仁、钱理群、汪晖为代表的三代学者被视作新中国诞生以来鲁迅思想研究的三个阶段性群体。鲁迅哲学的分析视域沿着中国传统文化、左翼思想、新民主主义思想、中西思想比较的脉络扩展;越来越全面、也逐渐接近鲁迅哲学真实情况的研究形成壮大。国外研究的主要成就集中表现在日本学者强调历史研究和民俗文化研究的思维构建中。鲁迅本人处在历史变动的特殊时期,这个终结了一个民族封建社会思维的人本身具有两面性,分别对应其历史行为的社会革命性和自我斗争性。
鲁迅哲学的空间意义上的多元对应时间意义上的复合,只有运用特殊的研究方法才能同时实现研究结论真实性和思想结论个人性的目标。鲁迅本人不是容易被规范的人,鲁迅哲学不是可以只用文字证据堆砌的书箱;鲁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困惑和斗争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超越性,代表一个民族自己独立哲学思想的最高成就。对这种哲学加以解析依赖先进方法和伟大灵魂的奠基,本文在某一个体的奠基之下试述自己的思考。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本文的目的在于讨论鲁迅哲学中的黑暗意识。鲁迅的黑暗哲学就是鲁迅在面对黑暗的环境,遭遇黑暗的打击时所秉持的信念与意识层面的方法论。对鲁迅哲学中黑暗成分的正视不等于将鲁迅的思想定义为黑暗性质的;恰恰相反,对鲁迅哲学黑暗成分进行专门的研究即可发现,鲁迅的黑暗观点大多数是一种语言的圈套,隐匿在黑暗背后的能动的追求才是看似黑暗的鲁迅哲学真正价值所在。鲁迅哲学是特殊时代的产物,是鲁迅伟大灵魂的产物,鲁迅的哲学具有超越时间维度的能力从而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文结合文本分析与历史研究的方法论述鲁迅哲学中的黑暗意识。具体步骤如下:
一.引言
二.内容
4.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编年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2]郁达夫.怀鲁迅[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34.
[3]乐黛云.当代英语世界鲁迅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98.
5. 工作计划
序号 起讫时间 主要工作内容
1 2022. 11.15—2022.1.4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 2022.1.5— 2022.3.5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