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に関する諺の中日比較研究开题报告

 2022-12-05 10:37:2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狗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它的存在和进化都与人类的文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同种动物存在着相同的生理特征,因此中日两国有关“狗”的谚语或许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相似之处。另一方面,谚语是一个民族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包罗了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到民族心理文化,小到个人生活写照。可以说“谚语是人生的百科全书”,他们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表现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凝聚着特殊的文化精神,是民族语言修辞的精华之所在,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因而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因此不同民族关于“狗”的谚语也会因为地域、历史、文化、思考方式等因素而不同。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拥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因此两国在语言、文化方面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然而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等因素,也造成了两国在文化上有一些差异。本课题将围绕“狗”为中心的谚语,从谚语的表现形式、表达意义、文化背景等方面着手,将中日两国关于“狗”的谚语进行对比研究,进而比对中日两国的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的异同。期望通过对与“狗”相关的谚语的中日对照考察,深入探究中国两国语言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谚语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谚语是一个民族在各种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教训,是最常见、最便利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古今中外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发展出来的智慧结晶和文化浓缩。正如“蓓蕾在花枝上孕育,谚语在生活中提炼”,中日两国人民通过想象力,用作为人类最好的朋友、最贴近人类的动物狗来表现日常生活中的实践经验以及人类社会的现象等,形成了众多关于“狗”的谚语。但是由于中日两国在地域、历史、文化、思考方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而有关“狗”的谚语。

本课题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本课题将对“谚语”这一词作出解释。虽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但在“谚语”的词义解释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将围绕“狗”为中心的谚语,从谚语的表现形式、表达意义、文化背景等方面着手,将中日两国关于“狗”的谚语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分析中日两国言语存在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最后,通过上述分析总结出中日两国文化的异同,并指出谚语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旨在通过以上比较研究总结出中日两国关于“狗”的谚语的异同之处,并从“谚语”这一侧面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同时辅以描述性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和举例分析法等,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臼田甚五郎.ことわざ辞典[M].東京:三省堂,1971.

2)矢嶋美都子.中国語の諺に見る中国人の動物観[J].亜細亜大学学術文化紀要.2003.(3)61-79

3)新村出.広辞苑(第六版)[M].東京:岩波書店,200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 第八学期 1- 6周: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2. 7-13周: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3. 14-15周: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