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Loan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开题报告

 2022-12-06 09:49:4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加快,不同国家、民族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和广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也更为深入,其中以中国和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交融为主。通过汉语与英语的密切接触,大量的英语词汇被汉语吸收归纳,同时英语也吸收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并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研究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方面,学者马睿颖(2008:172)在《英语中汉语借词研究概览》中指出,语言中的词汇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不断吸收外来词是语言丰富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个民族在与其它民族交流过程中,不断吸收其它民族语言成分来丰富自己的词汇,是各种语言词汇发展的一种共同现象,即一种语言为保持自身活力而必需的借词手段。杜欣欣(2017:49)在《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研究》中提到这些借词作为一个个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而广博的文化,较好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探讨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演化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增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在研究汉语中的英语借词方面,郭淳(2017:184)在《汉语对英语借词的吸收与改造》中提到借词产生于差异与交流中,对于其理解可直接从字面意义来解释,“借”也即是从别的地方借来的,而借词便是从别的语言中借用到本国语言中,只是在借用中会带有本国或本民族的语言特色,符合本国语言的语法规范。庄晓玲(2010:218)在《论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现象》中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英语借词作为汉语外来词的一类,数量不断增长,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吸收的方式呈现多样化,成为汉语外来词中的主力军,既丰富和发展了汉语,也使得汉语很大程度上“西化”,并且还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使我们能更好的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及经济状况,而借词在其中有其自身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对英汉语中的词汇借用现象的研究刻不容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外来词是指从其他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是不同语言文化交流的记录和印证,是跨文化交际的必然结果。中英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必然留下一定的历史沉淀。词汇互借是语言的共有现象。从英语的发展史可以看出, 英语善于吸收、内化外来词来丰富自身的词汇体系,在这些外来词中不少是汉语借词。同样,汉语词汇中也有不少来自英语的外来词。考察汉英词汇互借的特点,旨在揭示汉英词汇互借的异同,并尝试探索其背后的成因,以加深对汉英语言文化交流的了解和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预期目标:对英汉语相互借用词汇现象的列举说明,研究词汇借用的形成原因及发展历程,阐述英语中的汉语借词以及汉语中的英语借词的特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资料收集法,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对英汉语借词的研究。并且举例,分析,反复研究借词的成因以及发展历程。并归纳,总结英汉词汇互借的特点。

步骤:

1.文献综述---查找相关资料,给借词下定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陈胜利.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D]. 苏州大学,2014.

2.黄力扬. 从文化角度浅析英语中的外语借词[J]. 海外英语,2018(9).

3.孙启云. 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探析[J]. 中国海洋大学,200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序号

起迄日期

工作内容

1

第七学期

完成选题和文献检索及阅读任务

2

第八学期1-2周

完成开题报告

3

3-9周:

完成论文一稿

4

10-11周

完成论文二稿

5

12-13周

完成论文三稿;

6

14-15周

定稿并准备论文答辩

7

16-17周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