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ilence in Oral English Clas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开题报告

 2023-03-09 09:06:4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在初中英语口语课堂中,教师们经常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在提问问题或是进行对话时,教室里通常是很安静,只有相对几个学生能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表现的无动于衷、波澜不惊,对老师提的问题或是要求进行的对话反应冷淡、课堂气氛沉闷。

在这样的课堂中,有的学生目光转移、低头不语、有的偷看小说、做小动作更有甚者干脆伏在桌上等等,这样会导致整个课堂没有活力,久而久之,这样的沉默不仅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情绪,也会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学生成绩的下滑。

研究班级存在的沉默现象,使老师把握学生的心态,进而敦促学生积极的学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2.1 研究内容
本研究是笔者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学生进行的调查,本班共有四十名学生,从本班学生入手,调查学生初中英语口语课堂上沉默现象及其原因。本调查以问卷的形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学生对课堂沉默的看法和态度如何?二是沉默对成绩的影响如何?三是沉默的原因是什么?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访谈。经过调查和访谈发现,本班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存在着沉默现象,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态度、策略、反馈以及师生关系都与学生课堂沉默有着很大关系;另外,学生本身的性格、从众心理、初中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以及学习习惯也是他们课堂沉默的原因;课堂所营造的氛围、课程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课堂参与也是有影响的。就此笔者认为: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方面,教师应该结合实际,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别样的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本研究对改善班级课堂沉默现象,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初中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所研究的这篇论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是对以往学者进行的学课堂沉默现象的研究概述;第三章为研究设计,通过多种方法研究调查学生在初中英语口语课堂上沉默的原因;第四章为结论与建议;第五章为结语,对整篇文章进
行归纳总结。
2.2 预期目标

具体分析学生行为沉默、思想沉默和情感沉默三种表现形式。继而深入分析家庭、教师、学生及社会文化四方面影响因素,探究初中学生在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产生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沉默现象下深层缘由。最后主要从教师角度提出了正确认识课堂消极沉默现象、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搭建家校沟通平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对策,以打破初中学生课堂沉默的行为,最终帮助其学习技能的提高和人格的塑造。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3.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课堂观察法。
3.1.1 文献法
本文通过搜集、研读相关专著、学报、期刊、报刊及杂志,对课堂沉默现状、研究方法及研究趋势有初步了解,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3.1.2 问卷调查法
分别对邵阳县乡镇初级中的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数据,分析问卷结果,统计归纳,对当前XXX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沉默的现状有进一步了解,并对课堂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客观的分析。
3.1.3 访谈法
通过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访谈,把开放式问题和闭合式问题相结合,全面地、深入地了解被调查者的心理活动,用以印证和充实问卷调查结果,以此作为分析XXX初中学生英语课堂沉默的现状的依据,并期望找出其症结所在。
3.1.4 课堂观察法
笔者深入初中英语课堂,观察被调查者(包括初中英语口语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整理课堂记录,选取课堂案例,分析、归纳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沉默的问题。
3.2 预期步骤

本文以初中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从“初中英语口语课堂”这一特定教学情境下,始终围绕“课堂沉默”这个中心展开。本文以XXX中学为例,对XXX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教师和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初中留守学生的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现状,并从家庭教育、学生学习、学校教学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入分析导致此现状的因素,发现问题最终从教师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打破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消极沉默,促进学生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C.S. White, silence as a pattern of woman’s participation in an undergraduate classroom[J]. Voices of collegiate woman,1996.

[2]Coates,Jennifer.Language and Gender: A render [M].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8.

[3]SavillTroike.The Place of silence in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communica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第七学期:

(1)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