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Dis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textuality开题报告

 2023-10-13 08:56:4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民生话语是一个国家民生思想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相应的国际话语权却没有得到同步提升。习近平 2016 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要加强民生话语体系建设,离不开使我国民生话语在国际社会上有效传播。互文性是一种用于话语研究的重要理论手段,是当下研究的一个热点,它在一开始主要应用于对文学作品的研究,近几年,互文性理论开始涉及对非文学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广告、新闻等。从互文性视角下对民生话语进行国研究对于有效传播我国民生话语、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语料库从互文性视角进行对比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民生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从新闻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民生话语。(如:马艺,张培 2006;许维 2013;刘洋20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课题以中国民生话语为研究对象,引入法国符号学家代表人物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并针对性地选取具备代表性的民生话语语料创建语料库,然后从互文性视角下对相关话语进行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认知分析,基于语料库以研究互文性视角下的民生话语国际传播。

预期目标:希望对未来关于中国共产党民生话语的翻译传播的研究提供启发与帮助,从而增强我国民生话语的传播能力、积极影响国际舆论方向与良好国家形象的建设;同时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民生建设的客观性评价,进一步推动国际社会中国民生话语权的提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

(2)定量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Fairclough, N.1989. Language and Power [M]. London: Longman.

[2] A. Colman, Welfare Dependence, Youth Studies Australia, Vol. 16, Issue 3, 1997.

[4] Schelhas J , Pfeffer M J . When global conservation meets local livelihoods: People and parks in Central America[J]. Universidad Nacional, 2010, 45:77-10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