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a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Secondary English Classroom Based on Multimedia Context开题报告

 2024-01-05 08:30:2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广泛的互动类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师生间的课堂互动对课堂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强调教学模式不再是一个 单向 的过程。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过程,是积极有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愉快、宽松的条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共分五章。首先,前两章是本文的准备阶段。通过梳理文献,说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作者从 精品课程、师生互动 和 教学策略 三个方面界定了本文的核心概念,回顾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相关理论依据。其次,第三章为本文的中期研究做准备,利用改进后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对精品课示例视频进行反复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此外,第四章是本文的后期研究,通过对视频内容和课堂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初中英语精品课课堂师生互动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课堂师生互动策略,以更好地指导普通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第五章是反思和展望,反思了本研究的不足,展望了高中英语优质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的未来。

(二)预期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CNKI、书籍、期刊等渠道收集国内外关于优质英语课程、师生互动、互动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和梳理出其先进的课堂互动教学理念和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学策略,以形成本论文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Brown, H. D.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

[2] Connell,J. P. Context, Self, and Action: A Motivational Analysis of Self system Processes Across the Life Span [J]. In D. Cicchetta amp; M. Beeghly (Eds.). The self in transition: Infancy to childhood, 1990.

[3] Flanders N A. Internet, Action and Feedback A Preparation for Teaching [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63, 14(0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10-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15-18周,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