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TPR在国外研究最早是从20世纪60年代,James Asher教授基于通过观察婴儿学习第一语言的实验,提出了全身反应教学法开始的。1965年,为了检验TPR教学法的有效性,James Asher开始研究TPR在日语和俄语学习中的应用。他指出,在TPR教学法的帮助下,学习者在仅两周的时间内就能在日语俄语单词学习方面获得卓越的效果。1977年,James Asher首次出版了著名的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一书。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介绍了全身反应教学法,包括教学法的背景和大约150小时的TPR教学实例。在20世纪90年代,西班牙语教师Blaine Ray在他的课堂中运用了TPR教学法来帮助他的学生习得第二语言,他创建了通过阅读和讲故事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TPR-S,该方法建立在Stephen 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上。2000年,Diane Larsen- Freeman发表了她的著名文章TPR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Basic Education,阐述了她在参与了一堂TPR教学法的课程之后,运用其原理和技巧来教授她四年级的学生。
在国内,2001年,马旭红在《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初探》中表述,教师应时刻意识到自己面对的孩子并不善于用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多用动作来代替母语的解释, 使TPR教法的课堂积极活跃, 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与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做充分的课前准备, 采用角色扮演、竞赛等方式变枯燥为乐趣, 课前准备工作是具体而琐碎的。2003年,马真在《对现代外语教学法中五种主要方法的评述》中指出,一种对学生语言输出不作严格要求并带有游戏性质的方法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培养愉快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2009年,彭晋祁在《TPR教学技能特征及培养措施》一文中论述了TPR教学法符合儿童学习和第二语言习得规律。该教学法有机地将视觉、听觉和感官三者统一起来。同时也对的教师教具制作和运用能力;模仿、表演能力;英语歌曲演唱能力及舞蹈表演能力;故事创编能力;英语语音及流畅的口语;肢体语言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2014年,王争在《全身反应法在初中英语听力课的应用研究》一文中指出,全身反应法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 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 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结合在一起。但其实用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对教师的活动组织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针对年龄比较小的学生来说, TPR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教学方法,但对于具备一定逻辑思维能力的高年级学生, 以及涉及比较抽象的理论与概念时, 这种全身反应教学法并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的效果。2020年,容婧《TPR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TPR教学策略能够揭示语言教学的本质同时,能够真正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与学习能动性的有效调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该论文从全身反应教学法与传统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对比为切入口,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背景水平,阐述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特点和优势;尤其在当今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全身反应教学法对中学生英语口语和交际能力培养训练方面的运用和具体作用。该论文以苏州市振华中学初一年级学生为例,通过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口语测试结果为依据,发现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具体实际问题,分析和阐释全身反应教学法在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举措,以此来实现更好的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教学。
第一部分是引言,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包括TPR教学法的一般概念、主要特点、基本原则和具体形式和TPR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第三部分是TPR的理论基础,包括输入假说理论,左右脑分工理论和痕迹消退理论。该论文的第四部分包括①研究问题。如中学生们对TPR教学法的看法?TPR教学法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②实验对象。实验对象是苏州市振华中学初一年级学生100名,这100名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班级。③研究工具和方法。本次研究运用到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口语测试④研究数据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结果和讨论,分析和阐释全身反应教学法在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举措,以此来实现更好的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教学。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对比研究法:实验对象是苏州市振华中学初一年级学生100名,100名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班级。将这100名学生分为各50人的实验组合对照组。这两组学生的英语口语成绩在实验开始之前几乎没有差别。
问卷调查法:发放调查问卷给这两组学生,获得他们在不同英语口语教学法中的切实感受的数据反馈,作为分析的一手资料之一。
4. 参考文献
[1] Liang, Cheng. The application of TPR teaching methods in mandarin class of America[J]. Frontier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9, 2(11): 11-15.
[2] Chang, Zheng. Developing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rough Interaction in oral English[J].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2019, 18(2): 6-9.
[3] Jin, Yaming. On the cultivation of oral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teach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 2012, 2(3): 26-28.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An Application Study of Competency-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o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开题报告
- Strategies for Error Correction Feedback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rammar Learning开题报告
- A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in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of English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开题报告
- Ethical Environment and Ethical Identity: A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of Gone with the Wind开题报告
- On the Application of Deductive and Inductive Approaches to Junior English Exercise Class Teaching开题报告
-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Anxiety on the Oral Expression Abil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开题报告
- The Effects of Multi-modal Teaching Mode on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Interest in Middle School开题报告
- On the Application of TPR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rain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开题报告
- A Study of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Thematic Context of “Man and Self”开题报告
-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Song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