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ical Environment and Ethical Identity: A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of Gone with the Wind开题报告

 2024-01-11 09:08:2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飘》是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1937年获得普利策文学奖。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斯嘉丽、瑞德、艾希礼、梅兰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政治态度,通过对斯嘉丽奥哈拉与白瑞德的爱情纠缠为主线,成功地再现了林肯时期的南北战争以及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

自《飘》问世以来,女主角斯嘉丽的形象便极具争议。相关学者大多从西方的文学批评角度进行评价,给予斯嘉丽的评价偏向负面。李惠铨(1979年)认为斯嘉丽“自私、贪婪、残酷、败坏道德”。同时也有肖穆认为她“勇于面对困难,坚韧不拔”,段苏平(2010年)认为她具有“永不言弃的精神”,是名副其实的“女权主义的代言人”。邵倩颖和张晶薇认为斯嘉丽“从不向困难屈服,总是保持镇定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但这种分析方法没有考虑伦理的元素。文学伦理学批评是指“一种以文学为批评对象的研究方法或者是一种思维方法”,文学是它的批评对象。文学伦理学作为21世纪初新出现的分析方法,是旧新并存,中西融合,相互借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视角的缺陷,将是对以往斯嘉丽人物形象的有利补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聚焦于小说中主角的伦理环境以及伦理身份,探讨伦理环境以及伦理身份的转变。除了引言部分对作家作品背景简介、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外,论文的主体部分具体篇章结构如下:

(1) 梳理小说中的伦理环境,包括战争前,南北战争时期以及战争后。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 理论阐释法:本论文主要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对《飘》中斯嘉丽所处的伦理环境及伦理身份进行阐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汪思思. On the Causes of Scarle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J].海外英语(上),2013(11):238—239.

[2]邵倩颖,张晶薇.Analysis of the Positive Personalities of Scarlett in Gone with the Wind[J].海外英语(上),2013(7):194—195.

[3]项宜.Gone with the Wind and Women’s Awakening[J].海外英语(上),2013(8):206—20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第七学期:

  2. 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3. 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 ,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