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创造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出版于1951年。塞林格将《麦田里的守望者》时间跨度局限在主人公——一个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离开学校在纽约游荡的三天里。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借鉴了意识流天马行空的写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个十几岁少年的内心世界。在这部小说中,呈现了两大主题——愤怒和焦虑,霍尔顿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广大中学生的欢迎。《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那时美国刚刚赢得二战的胜利,成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这部小说中的“纽约”就代表了美国实利主义,它象征了“假模假式”的一切,人们的精神生活一片荒芜,没人在意别人的感受。《麦田里的守望者》深受国内外评论家们的青睐,对它的研究不在少数。国外学者 David Stevenson在评论《麦田里的守望者》时说:“这部小说是这个男孩对这个世界的评论,既幽默又苦涩,他试图重新找到自我,并希望浪迹于这个都市,度过一个迷茫而又带有悲剧色彩,并且疯狂的周末。”学者AliMohammadi(Journal of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2020(2):09)在其论文中论述了这部小说中的反成长色彩,Ali认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关于成长和反思人类状况的强有力的、令人不安的、挑战智力的小说。在国内,学术界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研究方兴未艾,角度各异,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关于作品主题的思考。例如:李健(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9,36(2):56)在“从反叛到覆灭:《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反成长主题解读”中论述了霍尔顿想要守护儿童纯真从而幻想自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试图阻止儿童坠入成人世界,但是忽略儿童成长不可逆转的自然趋势。 2. 对角色的研究。例如:丁爽文(青年文学家,2019(14):126)在“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中对霍尔顿的性格进行细致的解读;甄珍(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5):86)在“守望者与继承者——《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与菲比的角色关系解析”中对菲比这一角色的分析;张柯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教育失败”一文中论述了霍尔顿所接受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影响;杨阳在“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创伤”中将霍尔顿视为经受创伤的人并为他的言行辩白,表现了霍尔顿身处“假模假式”社会下敢于拒绝并挑战主流价值观。3.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这部小说。例如:孙韵婍(校园英语(下旬),2017(9):247)在“APsychoanalysis of Holden in The Catcher intheRye”中分析了霍尔顿的本我自我超我的形象;李红(青春岁月,2019(26):11)在“An Analysis of the Psychology of Hero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from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Style”一文中论述了霍尔顿的言语巧妙地将其复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陈思亮在“试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心路历程”中分析霍尔顿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迷茫反叛以及接受成长;喻瑶在“从心理创伤理论研究《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菲尔德的自我构建”一文中论述了霍尔顿从创伤中复原并构建自我身份的策略。
研究目的:通过青少年心理学的三个理论分别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三个角色,探索霍尔顿所代表的20世纪50年代青少年的心路历程,挖掘这部小说对当今青少年的积极作用,探寻塞林格写这部小说的启示性意义。
研究意义:通过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三个角色,揭示了儿童从憎恶虚伪、追求纯真到最后屈从社会现实的过程,表达二战后美国青少年一代的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论文将会针对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所描写的三个角色——霍尔顿、菲比以及D.B,分别运用青少年心理学中的三个理论来分析三个角色; 围绕作品中反映的霍尔顿的三天流浪经历以及他的性格特色,菲比对霍尔顿思想转变的影响以及她的性格特色,以及D.B.代表的形象来解释儿童成长最终屈从社会现实的现象。《麦田里的守望者》里儿童与成人,纯真与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如霍尔顿三天在纽约城的经历,体现了当时青少年的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通过探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生活在美国主20世纪50年代的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在社会心理学角度下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对霍尔顿、菲比、D.B.的影响。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在生理心理学角度下通过脑的发展和行为的关系分析霍尔顿、菲比、D.B.的行为。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选题:通过筛选和斟酌英美文学著作中可作为符合论文研究方向的著作,确定论文研究书籍。
定题:通过书籍的仔细阅读和相关文献的查找,确定论文的切入方向和角度,定题构思论文简介。
查资料:通过借阅学校图书馆的相关书籍和查找、阅读相关网站上的论文,期刊资料来为论文研究和写作打下基础。
4. 参考文献
[1]陈思亮.试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心路历程[D].兰州:兰州大学.2013
[2]丁爽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9(14):126
[3]李红.An analysis of thePsychology of Hero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Style[J].青春岁月,2019(26):10-11
5. 工作计划
1. 第七学期10-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 15-18周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工作,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3. 第八学期 1- 4周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An Application Study of Competency-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o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开题报告
- Strategies for Error Correction Feedback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rammar Learning开题报告
- A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in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of English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开题报告
- Ethical Environment and Ethical Identity: A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of Gone with the Wind开题报告
- On the Application of Deductive and Inductive Approaches to Junior English Exercise Class Teaching开题报告
-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Anxiety on the Oral Expression Abilit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开题报告
- The Effects of Multi-modal Teaching Mode on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Interest in Middle School开题报告
- On the Application of TPR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rain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开题报告
- A Study of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Thematic Context of “Man and Self”开题报告
-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Song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