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视角探究博物馆瓷器解说文本的翻译——以南京市博物馆的瓷器为例开题报告

 2024-07-25 16:07:40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其解说文本承担着传递展品信息、引导观众理解、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功能。

对于以瓷器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品而言,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更需要通过准确、生动、优美的翻译才能被世界观众所理解和欣赏。

本研究以南京市博物馆的瓷器解说文本翻译为例,从接受美学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下实现博物馆翻译的审美传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博物馆翻译逐渐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博物馆翻译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博物馆翻译的理论研究:-部分学者探讨了博物馆翻译的定义、特点、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例如,韩刚(2008)认为博物馆翻译应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文献研究阶段:-搜集和阅读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包括接受美学、翻译理论、博物馆学、跨文化交际等,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框架。

-查阅国内外博物馆翻译研究的文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为本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案例分析阶段:-选取南京市博物馆的瓷器解说文本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相关文本资料,包括中文原文和英文译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角新颖:将接受美学理论系统地应用于博物馆瓷器解说文本的翻译研究,突破了传统翻译研究注重语言转换的局限,从审美体验和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博物馆翻译,为该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2.对象聚焦:选择南京市博物馆的瓷器解说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代表性,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

3.方法整合: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力求研究结论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马晓琳. 博物馆文化产品翻译中的跨文化传播[J]. 中国翻译,2020,41(03):98-103.

[2] 邢艳. 博物馆英语说明牌的翻译策略[J]. 中国翻译,2019,40(01):85-91.

[3] 张晓慧,李明. 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博物馆讲解词翻译[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6(04):98-10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