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比重波动不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消费量和与之相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攀升,造成了环境污染。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8%,消费量在41亿吨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20%,煤炭比重降至50%左右,消费量在42亿吨以上,业内专家表示,到2017年年底,中国已经达成这一目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左右。减排这一道路困难重重,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然要求国家的各个产业,如制造业,能源业和外贸等多个领域必须同时做出调整,协同实现碳减排的目标,保护环境。
目前,为了解决温室效应,能源拮据等问题,世界各个国家都把焦点放在了低碳发展上,将开发新型绿色能源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从工业时代到来,以二氧化碳为主要代表的温室气体开始侵蚀我们的地球,全球气温升高,引起极地冰雪消融,极端气候和地质灾害频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挑战。而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扩张,能源消耗日益严重,由此而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呈现快速上涨趋势,而物流产业即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的碳排放仅次于工业,其碳排放量在我国的总排放量中占有很大份额。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物流的依赖有增无减,但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较为滞后。与此同时,我国的能源压力巨大,环境进一步恶化,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步伐。目前我国物流业能源消耗高,碳排放巨大,物流效率较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考验。只有紧随经济发展转型的步伐,发展低碳物流,才能在更加积极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缓解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所以为了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积极研究和发展低碳经济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本课题将着眼于中国的27个产业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寻找其中的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如技术水平、能源结构、经济发展因素、人口规模因素,分析各因素下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再对物流产业即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与之前的26的产业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提出有关降低碳排放的建议措施。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本课题在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基于环境影响评估的可拓展随机模型,检验出一二三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的显著关系,而后重点把三大产业进行细分为27个产业,验证了细分产业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并计算出各个产业的相对贡献水平。随后利用LMDI对27个产业按照技术水平效应、能源结构效应、经济发展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进行绝对量分解,并结合随机拓展模型进行分析。之后描述物流产业即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碳排放的现状,将其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单独列出来与之前26个产业作对比研究,最后给碳减排提出政策建议,如加快产业技术升级、融资方式转变、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
通过本课题研究,能够了解到中国目前的各个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而物流产业又是一个比较耗能的产业,自然碳排放量就会比其他产业要多,且该产业比较依赖化石类能源,交通车辆燃烧石油、柴油等会排放出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若是能大面积引进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总消耗,那么会有效的降低碳排放量,恢复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保护人类这唯一的蓝色家园。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综合中国统计局统计的数据与业内专家的知识经验,对物流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碳排放影响对比研究。
(1)文献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物流统计年鉴、中国知网文献等有利资源来研究这27个产业的现状。
4. 参考文献
[1]张宏艳,江悦明,冯婷婷.产业结构调整对北京市碳减排目标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02):58-67.
[2] 顾阿伦,何崇恺,吕志强.基于LMDI方法分析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6,38(10):1861-1870.
[3] 张伟,王韶华.产业结构变动的碳减排效应:动态累积与空间差异[J].经济评论,2015(04):31-44.
5. 工作计划
1.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1-4周,收集相关资料,申报课题,下达任务书
2.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5-8周,前期研究
3.2022-2022学年第2学期,第9周,开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